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_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_日本 欧美 国产中文字幕_午夜中文乱码福利

中國西藏網 > 旅游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①】西藏:雪域響徹盛世牧歌

發(fā)布時間:2022-11-07 09: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西藏,一片離太陽最近的“雪域凈土”!

  從珠峰腳下到雅江兩岸,從草甸牧場到城鄉(xiāng)街巷,120多萬平方公里遼闊土地上,處處有潔白的哈達、吉祥的歌唱,時時聞奶茶飄香、見遍野牛羊……

  西藏的發(fā)展,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為西藏工作謀篇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21年7月,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賦予西藏發(fā)展新使命,強調要“抓好穩(wěn)定、發(fā)展、生態(tài)、強邊四件大事”。

  夏秋之交,我們開啟了西藏調研之行。一路走來,但見欣榮蓬勃、歲豐人和,一派“加速奔跑”的發(fā)展勢頭,滿目“時不我待”的進取身影!

  我們深感:今日西藏,滿懷擺脫貧困、實現(xiàn)小康的喜悅,正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加速前行。雪域兒女躍馬揚鞭、奮力逐夢,讓“四件大事”落實有力、碩果盈枝,令幸福生活華彩綻放、春光無限……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①】西藏:雪域響徹盛世牧歌  

  在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羊卓雍錯以南的普莫雍錯,巨大的湖面被群山環(huán)繞,海天相接,美不勝收。徐道超攝/光明圖片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①】西藏:雪域響徹盛世牧歌
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仲巴縣高原牧場風光。何宇恒攝/光明圖片

  民族同心,家園穩(wěn)定安寧

  “貢卡姆桑(您好)!”剛出貢嘎機場,此行司機兼向導——年過六旬的普布啦(啦,藏語后綴,表示尊稱)熱情地迎了上來,幫我們裝好行李,即向“陽光之城”拉薩進發(fā)。

  爽朗健談的普布啦介紹著沿途風景,音樂汩汩在耳邊流淌——“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

  話題,自然從民族團結開始。

  見多識廣的普布啦,對西藏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甚為熟悉:

  每年9月是全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民族團結教育進入大中小學課堂;評選民族團結進步“身邊榜樣”……

  相親相愛的同胞、和衷共濟的人民,為西藏快速發(fā)展筑牢了根基,插上了雙翼。

  “各族同胞就是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普布啦黧黑的臉上笑容明亮。

  “酥油茶一起喝,有難處一起扛”

  走訪的第一站,是拉薩八廓街道魯固社區(qū)。

  千年八廓街,兩側店鋪林立、人流熙攘。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曾駐足感慨:“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里其樂融融?!?/p>

  距社區(qū)幾百米的大昭寺旁,唐蕃會盟碑無聲訴說著文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締結的漢藏友好:“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

  “魯固人天天從這兒經過,民族團結四個字,印在心里了。”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索朗江村特意選在這里見面,“我們常說: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你看,茶葉,還是文成公主帶來的呢!”

  跟著這位80后大學畢業(yè)生走進社區(qū),一間平房里傳出對話聲:“公園怎么說?公交站呢?答對啦!下次再有游客問路,你就不用急得轉圈圈了呀!”

  推開門,十幾位漢藏群眾圍桌而坐,兩面書架上擺滿漢文、藏文圖書。索朗江村介紹,這是社區(qū)“雙語書屋”,每逢周三、周五,都會組織“雙語學習小課堂”。

  “語言通了,心的距離更近了?!?8歲的次竹嘎已在小課堂學習一年,大有收獲,“社區(qū)這樣的做法還有很多!黨建活動、入戶宣講、文藝演出……讓鄰里間越來越和睦?!?/p>

  魯固社區(qū)有11個民族、2500多戶,彼此之間感情好得很!最讓索朗江村自豪的,是大家面對困難時的相互關愛。

  四川人王國芳已在拉薩經商十多年,我們到訪時,她正忙著理貨。說起房東巴桑卓嘎的好,她連聲稱贊:“好阿佳(姐姐)!遇到事總為我們著想?!?/p>

  巴桑卓嘎有30多間屋子,租給王國芳等外來戶。2020年春,疫情讓八廓街冷清下來,商戶們的生意暫時停擺。

  王國芳正發(fā)愁,巴桑卓嘎的電話打來了:“別擔心,這個月的房租,免了!”

  “我激動得一下子站起來,想握著她的手說謝謝?!蓖鯂颊f,巴桑卓嘎給所有住戶都免了租,還給困難戶送去吃用。后來,“免租期”多次延長,減免租金好幾十萬元!

  “其實阿佳也不寬裕。為建房子,她借了親戚180多萬元,每個月還有貸款要還?!蓖鯂颊f。

  這樣的故事,在魯固社區(qū)比比皆是。

  “酥油茶一起喝,有難處一起扛?!彼骼式逭f,“現(xiàn)在,誰家遇到煩心事,社區(qū)各族‘家人’都會主動幫,氛圍特別好?!?/p>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剛下過一陣急雨,那曲市色尼區(qū)塔恰拉姆社區(qū)的“民族團結文化墻”上濺了泥水。兩位藏族婦女彎腰擦拭著,“可不能臟!這是我們的‘諾布’(寶貝)”。

  “‘寶貝’的是人心,是各族群眾間金子般的感情!”社區(qū)居委會主任次仁牙措的臉上滿是笑容,“這么大個社區(qū)——1292戶、6個民族,已經14年‘零糾紛零矛盾’啦!”

  走進社區(qū)活動室,“民族團結理事會”正在開例會。

  “今天主要是落實困難家庭的‘微心愿’。天快冷了,羽絨服、棉皮鞋,這方面需求比較多?!?/p>

  “買!這個我領了。我們回族居民再認領兩項”……

  次仁牙措告訴記者,“理事會就是把轄區(qū)各民族代表組織起來,讓大家都有發(fā)言權”。

  社區(qū)的團結故事說不完。次仁牙措帶著我們去“眼見為實”。

  第一站,是社區(qū)農牧民綜合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渦輪清洗、切丁、真空包裝……各式機器運轉有序,幾位身穿工裝的婦女熟練操作,門外,一箱箱凈菜被裝上廂式配送車?!昂献魃邕€有度假村、物業(yè)公司、糌粑加工廠,壯大了集體經濟,也為30多個居民解決了就業(yè)?!贝稳恃来胝f,“這一切,離不開漢族同胞李含勇?!?/p>

  6年前,合作社剛開始建,急需能人指路。社區(qū)向轄區(qū)企業(yè)金誠青稞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含勇求助,他一口答應,分析市場、注冊品牌……每個環(huán)節(jié)手把手教。這種幫助,今天還在延續(xù)。

  李含勇告訴記者,自己來那曲創(chuàng)業(yè)20年,得到無數(shù)幫助:“有一次,我騎電動三輪送貨,車壞在馬路當中?!衾病幌伦樱啡巳軄韼臀姨к嚒@樣的事,太多啦?!?/p>

  第二站,是回族同胞馬可立洛的店鋪。

  “1998年,我在那曲開飯館虧了本,后來跟次仁多吉學修摩托車。他從零開始教,得知我交不起房租,還讓我一家免費住他店里?!瘪R可立洛回憶。

  幾年后,馬可立洛的修理鋪開張,沒錢買零配件,近旁的藏族同行二話不說:“我店里的先拿去用!”馬可立洛感慨:“就沖這,我也‘扎’在那曲不走了!”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孕膿Q心,才能民族和諧,社會安定。社區(qū)是這樣,祖國當然也是!”次仁牙措感觸頗深。

  “愛上西藏的人啊,像格桑花一樣多”

  微風吹過雅礱河谷,瓊結河上薄霧漸消。尋著“嗡嗡”的水磨聲,記者走進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xiāng)尼瑪曲宗的小院。女主人用圍裙擦擦滿手面粉:“正磨糌粑呢!一會兒嘗嘗呀?!?/p>

  尼瑪曲宗前些年創(chuàng)辦糌粑加工廠時,常遇到一些小磕絆:“好在鄉(xiāng)里支持。我常說,有困難,找小吳!”

  “小吳”名叫吳順喜,是加麻鄉(xiāng)組織委員。2015年3月,湖北文理學院“格?;ā敝Ы虉F赴瓊結縣中學支教,正讀大三的他任領隊。初來乍到,生活雖苦,但藏族孩子毫不掩飾的愛,很快“暖化”了他。半年后,支教結束,淚別高原;又過半年,他回來了:“畢業(yè)了,不走了!”

  他進機關工作,很快就主動下基層,任村第一書記。閑時去群眾家勤走訪,農忙挽起褲腿就下田;幫住戶解決飲水問題,給娃娃們輔導功課……一來二去,村民們認可了他,一句句“書記啦,突及切(謝謝)”,常讓他“甜上好半天”。

  正說著,吳順喜手機響了:“是我的‘藏族弟弟’——索朗加措!”視頻電話里,一身牛仔服的大學生叫著“喜哥”,和他聊起身在異鄉(xiāng)的喜憂。

  支教那年,吳順喜是索朗加措的英語老師:“剛開始,他英語只考了27分。我天天幫他補習,一個學期后,成績居然到了69分!”“師與生”變成了“兄弟倆”。在吳順喜幫助下,索朗加措的成績節(jié)節(jié)高,終于如愿走進大學校門。

  “像你這樣愛上西藏的,多嗎?”記者問。

  “像格?;ㄒ粯佣?!”吳順喜脫口而出。

  讓他不覺得孤單的,是一個數(shù)量龐大、遍布西藏的群體。

  “記得剛到山南,我就在一個交叉路口被震住了——路口一側是湖南路,一側是湖北大道。我知道,正是援藏干部等廣大建設者的到來,才讓西藏有了今日變化,才有了這些充滿感恩的路?!?/p>

  1994年至今,近1.2萬名各地援藏干部人才來到西藏;2015年以來,1600多名醫(yī)務人員、1600多名教育工作者“組團”上高原……他們如紅柳般扎根奉獻,成為西藏各族同胞最親密的同行者。

  “年紀稍大、深受喜愛的援藏干部,群眾叫他們‘好爸啦’?!眳琼樝材抗饩Я?,“聲音里,滿是親密和信賴……”

  發(fā)展提速,日子淌著蜜糖

  林芝至山南的219國道蜿蜒起伏,一路上,普布啦講了很多交通變遷的故事。

  “這地方,以前雄鷹才能飛過!現(xiàn)在,也通了車、架起橋、有了高鐵!原來要走兩天的路,現(xiàn)在輪子一轉,用不了半天就到了”……

  感慨萬端的何止他呢?行走在西藏,我們常常聽到幸福的譬喻:日子淌著蜜糖,心上照著太陽。

  調研中,人們一次次自豪地擺出變化、列出數(shù)字——十年來,西藏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1.5倍、2倍,增速連續(xù)七年位居全國首位;“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xiàn),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2.19歲……

  是啊,正是這樣的“奔跑加速度”,換來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生活巨變!

  “幾代人盼望的路,通了”

  清晨的霧氣,彌漫在翠色欲滴的墨脫拉貢茶場。沿著山勢,茶樹叢叢疊疊,芽葉清香四溢。

  林芝市墨脫縣,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這朵盛放在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隱秘的蓮花”,千百年來被聳峙的雪山攬在懷中,成為幾近與世隔絕的“高原孤島”。

  20世紀60年代起,建設墨脫公路的艱難探索就開始了。然而,由于地勢復雜險峻、自然災害頻發(fā)等原因,公路一直未能完全建成。

  墨脫的路,是黨和國家牽掛的大事。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詢問來自墨脫的全國人大代表白瑪曲珍:“現(xiàn)在到墨脫的路通了沒有?”就在那年10月,全長117公里的扎(木)墨(脫)公路建成,幾代人盼望的路,通了!“腳板下的墨脫”成了“車輪上的墨脫”!

  即便今天,從林芝市趕往墨脫,也得8個多小時。一路上,左有深峽絕壁、右有云濤霧海,抬頭巉巖危懸、俯瞰清流激湍,美得出塵絕世,也險得驚心動魄。然而,對墨脫人來說,這樣的路已屬來之不易。

  茶樹叢中,我們遇到種茶近10年的桑杰頓珠。他說:“早先路不通,種茶也賣不出去,只好種些玉米、雞爪谷勉強填飽肚子。現(xiàn)在路通了,茶葉變成了‘金葉子’!”他伸出三個指頭:“每年賣茶能掙3萬多元。家里房子蓋了,卡車買了,女兒也用上平板電腦了?!?/p>

  “公路通,才有‘路路通’!”林芝農業(yè)專家旦真次仁記憶猶新,“6歲時,我就跟著馬幫,從老家米林縣牧區(qū)往墨脫運物資。走啊走啊,鞋子磨穿了好幾雙,足足走了一個多月。那時的墨脫,樓房、電、網……啥都沒有!公路一通,短短幾年,都‘長’出來了!”

  生活在高山峽谷的人們,對路有著最深切的渴望。十年來,他們見證著不敢想象的奇跡——現(xiàn)在縣鄉(xiāng)村全部通了公路,拉薩至山南、林芝、那曲高等級公路通車,川藏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國際國內航線開辟152條,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

  “馬上又有大喜事!”桑杰頓珠眉飛色舞,“墨脫第二條‘致富路’就要通車,從林芝來只要4小時!”

  記者知道,他說的是已于近日全線建成的派(鎮(zhèn))墨(脫)公路。通車后,林芝至墨脫的公路里程將由346公里縮短為180公里。

  “加入合作社,牧場都能生金子”

  踏上海拔4700米的羌塘草原,恍若置身云的海洋。成群牦牛綴滿草場,仿佛云朵投下的影子。驀地,牧人吹起嘹亮的呼哨,伴著手中烏朵(牦牛毛制作的拋石繩)打出的脆響,利箭一樣刺破長空……

  下午6點,我們來到距那曲市區(qū)60公里的聶榮縣瑪爾雜村。

  “牦牛吃了一天草,該回來入圈嘍。喏,那是在招呼不著家的犟家伙?!?2歲的村長才珠指著那位牧人說。

  一陣奶香飄來,引得記者走進牧民專業(yè)合作社工坊。一鍋牛奶正在鐵皮爐子上冒熱氣,旁邊的牛奶分離機傳出“嘩嘩”攪拌聲。機器停下,幾位婦女把鮮黃誘人的酥油撈出來,放進冷水浸浸,雙手使勁擠壓、拍打,一坨圓墩墩的酥油便成型了。

  “這機器好用!做酥油比以前快多了。”身穿棕紅藏袍的羅布措姆介紹,一斤酥油80元到100元,還有牦牛肉干、酸奶、奶制品“拉拉”,都是合作社的拳頭產品。

  “除了賣,這些產品也分給牧民。去年全村分紅有80多萬元!”才珠攤開賬簿,“2009年成立合作社時,共有牦牛83頭,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F(xiàn)在牦牛700頭打不住,人均年收入超過12000元。牧民說,加入合作社,牧場都能生金子……”

  話音未落,一個汗涔涔的身影來到面前。才珠一拍手:“桑亞,剛才趕牛的牧民。去他家看看吧!”

  從合作社到桑亞家約300米,這位中年漢子的講解幾乎沒停。

  “這是電子壓水井,從接水到拎進家門,五分鐘!過去,得背大桶、拎小桶去河里取水,來回折騰一小時?!?/p>

  “現(xiàn)在放牛威風得很,騎摩托車去!像風那么快?!?/p>

  “家家都有小皮卡,想去趟拉薩,說走就走……”

  一座獨院平房出現(xiàn)在眼前。走進桑亞家,成套藏式實木雕花家具油亮厚重,桌上4個大木盒,盛滿牦牛肉干、“拉拉”、炸油馃、糖果。

  “房子4間,四年前政府給蓋的,我們一分錢沒出,簡直做夢一樣!”桑亞感嘆。

  “以前住的是草坯房,點的是酥油燈,吃的是糌粑就清茶?,F(xiàn)在電燈明晃晃,電視節(jié)目看不過來;肉啊點心啊隨時有,娃娃的嘴都吃刁了。”女主人米瑪卓瑪攬著小女兒,言笑晏晏。

  墻上貼滿獎狀和喜報,桑亞指給大家看:合作社養(yǎng)牛先進個人、鄉(xiāng)級優(yōu)秀草管員、先進務工個人……生活好了,桑亞和牧民們的精氣神更足了,“走路都帶風,步子更是快”!

  “政策這么好,要加油干啊。”桑亞說,“我三個娃娃,兩個兒子念中學,女兒上幼兒園。我要靠雙手供他們上大學,讓娃娃們更爭氣!”

  “小辣椒變成了‘搖錢樹’”

  “歡迎來到‘火辣辣’的朗縣!”林芝市朗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洛桑次成握住我們的手,身后宣傳欄里,“西藏辣椒之鄉(xiāng)”的介紹頗詳細。

  走進辣椒加工車間,一股辛香嗆鼻的氣味穿透口罩。

  “我們的主打品種是小牛角,味道‘?!煤?!”拈起一枚渾身紫黑的辣椒遞給記者,洛桑次成幽默地說,“為啥‘黑著臉’?因為花青素含量特別高!”產品展示架上,彩椒醬、藏香豬辣醬、辣椒面、油辣子,林林總總十幾種。

  “銷路怎么樣?”記者問。

  “過去是村民坐路邊等人收購,或者散著賣?,F(xiàn)在多了兩條銷路!一條,是去年6月通車的拉林鐵路,朗縣是站點。保守估算,帶動辣椒銷售六七十噸!”

  另一條呢?洛桑次成帶我們來到托麥村辣椒種植基地。

  “這里的辣椒是高原陽光的產物,被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地頭,帶貨達人阿佳旺姆正對著手機推介。直播頁面上,網友下單和評論飛快滾動。

  “不到3分鐘,1000斤就搶沒了!一次直播賣出2.1萬斤,創(chuàng)收20多萬元!”托麥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達娃卓瑪喜上眉梢。

  “政府牽頭、網紅帶貨,‘網絡直通車’開往全國,小辣椒變成了‘搖錢樹’!”洛桑次成說得形象。

  青年種植戶阿旺旦增專門從洞嘎鎮(zhèn)趕來學帶貨。他家的4個大棚還有5畝地都種了辣椒。“大棚辣椒能長6個月、收4茬,2月份反季節(jié)上市,一斤賣30元。到辣椒扎堆時,就賣辣椒面,一斤也能到25元。算下來,一年收入七八萬元沒問題?!笨吹街辈ミ@么火,他的“小算盤”更響了:“今年,得把5畝地也蓋上大棚,還要深加工、增加品種,甚至也嘗試開個播,看銷量能不能‘嗖’地沖天……”

  阿佳旺姆的目光,看得更遠。最近,一組數(shù)據吸引著她:2021年,西藏網上零售額189.7億元,同比增長61.1%,增速居全國第一?!扒疲磥硐胂罂臻g很大哦!”她滿懷信心地說。

   生態(tài)為先,守護千山萬水

  皚皚雪原,莽莽林海,千山聳立,萬水奔流。西藏的雄奇壯美,經得住最挑剔的目光審視;而“地球第三極”的生態(tài)安全,更需以最珍愛的心態(tài)守護。

  從拉薩河谷日漸蔥郁的濯濯童山,到雅江兩岸扼住風沙的綠色屏障;從藏北羌塘草原上輕靈騰躍的上萬只藏羚羊,到山南加查峽谷里從容出沒的一群群藏獼猴……穿行高原,我們時時沉醉于大自然滌目洗心的勝景,屢屢震撼于雪域兒女守護家園的偉力。

  “必須堅持生態(tài)保護第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中一項重要任務。發(fā)展再快,也不能以犧牲生態(tài)為代價;呵護生態(tài),要有分秒必爭的果決行動!

  十年來,30多部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先后出臺,保障生態(tài)文明高地建設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今天,西藏超過一半區(qū)域被列入最嚴格保護范圍;生態(tài)保護紅線面積超60.8萬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qū)面積占全區(qū)國土面積三分之一以上。最嚴格的生態(tài)保護政策,留住了最純凈的發(fā)展底色——全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量優(yōu)良率達99.8%,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7.14%。

  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好的地區(qū)之一!

   “打破那曲‘不長樹’的魔咒”

  “全國唯一不長樹的城市”,這頂“帽子”,那曲人做夢都想摘掉。

  為什么不長樹?除了均值4500米的海拔、40%的含氧量,還有凍土層深、風大溫低、植株生長期短……都說“遠在阿里、險在昌都、苦在那曲”,看來那曲的苦,連草木都遭不住。

  然而,這里的人們心意堅決,誓要“打破那曲‘不長樹’的魔咒”!

  “這片林子,是政府2008年投入40多萬元種下的。12畝地,當時已是破天荒了!”在次曲河畔的高寒植樹試種1號基地,那曲市林草局生態(tài)修復科科長次吉回憶。

  樹不高,更不壯,卻朝天空倔強地伸展枝丫。記者走近較高的一棵,細看標牌:高山柳,2008年7月栽,高2.9米。

  20世紀90年代起,那曲開始科技植樹的艱辛探索。二三十年下來,高山柳、北京楊等樹種終于扎根!近些年,黨和國家的投入持續(xù)加大,那曲“綠起來”的信心更足了。

  來到科技部重大專項、位于城北的那曲城鎮(zhèn)植樹關鍵技術研發(fā)與綠化模式示范試驗基地,項目負責人、內蒙古億利集團工程師孫實強正在林間巡視。他周圍是錯落有致的云杉樹,大多剛半人高。

  “甭看長得慢,都是英雄樹!頭一年種下去,越冬成活率將將30%。現(xiàn)在,成活率75%?!边@位內蒙古漢子不到40歲,已滿面滄桑。

  來那曲快7年了,他眼瞅著云杉從年增高二三厘米到七八厘米。后來,圓柏、烏柳、紫葉小檗……也加入這個占地625畝的大家庭,8個樹種,總量達30萬株。甚至,還有了一片花海——黃白相間的金銀露梅開得灼灼粲粲,旁邊一叢叢馬蘭枝葉翠挺,醞釀花期。

  “靠的是科技后盾?!睂O實強指點著:生態(tài)大數(shù)據系統(tǒng)、物候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設備有序運轉,開頂式增溫溫室技術、藍鈦膜土壤增溫技術、防紫外線霧化噴淋技術等智能化科技隨時護航。

  “頭幾年,這里靜得讓人發(fā)慌。一天,突然聽到鳥叫。出去一看,嗬,有鳥來搭窩了!從那以后,越來越多的鳥來唱歌,真好聽!”孫實強望向樹梢的目光滿是欣喜。

  現(xiàn)在,那曲有了1200米的街道綠化帶,很多單位大院里都長起小樹林,總共7萬多棵。2021年11月,那曲鄭重宣布:海拔4300米以下,已經不見無樹村!

  “保護好這片綠寶石一樣的濕地”

  翻越青黛流嵐的米拉山,便進入林芝地界。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如一幅青綠相間的怡人畫卷,在眼前鋪展。登高四望,澄澈如練的尼洋河緩緩流淌,河中沙洲條條、草木茵茵;雅魯藏布江裹泥挾沙奔涌而來,與尼洋河激情相擁,留下濁清分明的水線,攜手奔向群青深處。

  “我們的觀測站,就建在江河交匯的三角洲上?!蔽鞑卮髮W環(huán)境學院教授拉瓊抬手一指。

  雅尼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是西藏首個國家級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觀測研究站,今年7月正式掛牌。這些天,拉瓊正帶著團隊實地考察監(jiān)測布點、安裝調試設備。

  “去年以來,我們開展了先期監(jiān)測,完成了植物、鳥類、昆蟲、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多樣性的本底調查。未來,還要對大氣、水質水文、土壤等進行監(jiān)測,讓濕地數(shù)據24小時不斷線!”拉瓊躊躇滿志。

  “要堅持保護優(yōu)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tǒng)治理?!绷暯娇倳泴ξ鞑氐囊笠蠖?,拉瓊記得牢牢的。他從手機里翻出一張照片:“我在這里拍到的。看,從上到下,冰川、雪峰、草甸、森林、農田、水流、河沙……一座山,就凝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你說,該不該好好研究、保護?”

  “必須的!要像愛惜眼睛那樣保護?!本皡^(qū)講解員央珍點頭。她引我們沿木棧道進入河谷,在沙洲上看水鳥翔舞、聽江風穿林。

  一位藍馬甲從林間鉆了出來,雙眼掃視地面,熟練地用長夾子夾起垃圾。

  “今天收獲不少嘛!”央珍和他打招呼,并介紹:“這是次仁平措,我們的26個濕地管護員之一,每周來三天,從早忙到晚!”

  身材健碩的次仁平措咧嘴一笑:“一天好幾千游客,垃圾要及時撿!忙完這個,還要劃船去巡邏……”

  “巡邏?是為撿水里的垃圾嗎?”記者好奇。

  “那不止,任務可多了!”次仁平措說,“要打撈漂浮的樹枝,勸阻人打鳥、釣魚、挖沙石。抽煙更不行,必須勸說掐掉!林子最怕火?!?/p>

  次仁平措回憶,以前這里也曾生態(tài)退化,沙塵張狂得很。直到2009年,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種樹護水、恢復草甸、整治河道……漸漸地,山明水秀、林長草豐的景色回來了。2016年,濕地公園正式運營,游客從天南海北涌來,次仁平措們吃上了旅游飯。

  “現(xiàn)在,村里好多人家都開了旅館,種了果樹?!贝稳势酱霛M眼笑意,“大家都說,要保護好這片綠寶石一樣的濕地,是它帶來了幸福!”

  這時,一陣歌聲飄來。熱門打卡地尼洋河玻璃棧道旁的水果攤上,一位佩著松石耳環(huán)的大姐一邊為游客削水果,一邊唱著歡快的工布民歌:“高原的天空是多么晴朗,白云飄在河面上,我站在岸邊,快樂歌唱,歌唱尼洋河的幸福好時光……”

  “我們和黑頸鶴共同的家”

  因為“高原神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到來,每年10月中旬成了拉薩林周縣卡東村村民丹增最盼望的日子。次年3月鳥群北飛,他又會失落好幾天?!凹胰艘粯拥母星?!”老人喃喃地說。

  林周,“拉薩糧倉”,遠近聞名的黑頸鶴越冬地。2003年,這里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組建起百姓巡護隊。記者造訪時已是初秋,澎波河谷灘涂遍布、草甸泛黃。“等到這里金燦燦時,或者落了雪,沖沖(黑頸鶴)就該帶著新出生的小家伙們回來啦!”丹增憧憬著。

  丹增是保護區(qū)的巡護員,整個冬天都要出野外,每天騎摩托巡邏觀察、投食、救助。不到3年,就騎壞了一輛摩托。但他不覺得累,而是打心眼里歡喜?!暗ぴ錾蠉?年,對黑頸鶴特別有感情,這樣的巡護員我們有9位?!绷种芸h林草局局長貢秋卓瑪介紹。

  給黑頸鶴療傷是巡護員必備的本事。清潔傷口,把消炎藥碾成粉、拌上酥油,敷藥,包扎……53歲的達娃卓嘎技術純熟,至今已救助了七八只傷鶴。

  “也有傷心事。10年前,我救下一只左腿斷掉的沖沖,不知是電擊的,還是偷獵者干的。精心照顧了一年多,林業(yè)局也來看過幾次,可傷太重,沒留住……”達娃卓嘎滿眼痛惜。

  “阿佳,別傷心!現(xiàn)在咱林周再沒有偷獵、傷害黑頸鶴的事了,大家都很愛護,這是你們的功勞!”貢秋卓瑪安慰她。

  “那是真的,我們常說,一個巡護員帶動一家子,一家人帶動一村子?!边_娃卓嘎笑了,“現(xiàn)在,經常有人打來電話,報告黑頸鶴行蹤,還有的把傷鶴抱上門來。大家說,卓嘎,快教我們給沖沖治病,林周是我們和黑頸鶴共同的家,人人都是巡護員!”

  強邊興邊,牢記“國是中國”

  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從珠峰腳下到藏北草原,漸次披上金色霞光。在這片古老土地清晰的輪廓線上,624個邊境小康村逐一醒來。

  去任一邊境村,皆長路遙迢,但有無窮能量為我們續(xù)航——

  在林芝通往南伊珞巴民族鄉(xiāng)的路旁,一座石碑赫然挺立,“守土固邊,祖國萬歲”的碑文被擦得锃亮;在米林縣瓊林村凝碧流翠的草原上,一面巨幅國旗向著天空浩然鋪展;在靠近邊境的玉麥河谷,“家是玉麥,國是中國”,8個鮮紅大字直抵人心……

  國強邊穩(wěn)幸福來。在黨中央部署下,近些年,西藏加快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全面展開。

  2021年考察西藏時,習近平總書記特意強調:“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群眾扎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xiāng)?!苯裉欤L達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水、電、路、居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一個個村莊里,男女老幼攜手守護國境,和邊防戰(zhàn)士們一起唱著最愛的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wèi)守候……”

   “父子接力,是為了祖國和家鄉(xiāng)”

  從阿里地區(qū)札達縣城出發(fā),穿過鬼斧神工的土林,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終于,林茂水清的底雅鄉(xiāng)映入眼簾。

  我們默數(shù)行程:260公里,轉過383道彎,歷時4個半小時。

  來到河谷腹地的底雅村,村黨支部書記次仁羅布正安排全村巡邊事務。年近花甲的他腰身筆挺,一舉一動雷厲風行。聽記者夸他“真精神”,次仁羅布自豪地說:“當過15年兵!得有個軍人的樣子?!?/p>

  幼年時,在常年大雪封山的家鄉(xiāng),他見到的第一位漢族同胞就是“金珠瑪米”解放軍?!岸己軣崆楹蜌?,常給老鄉(xiāng)幫忙,接觸多了,我也有了當兵的念頭?!?984年,次仁羅布如愿以償,成為底雅鄉(xiāng)第一位參軍的年輕人,在家鄉(xiāng)戍守邊防。

  他不識字,班長手把手教;不懂政策,漢族戰(zhàn)友隨時輔導。在軍隊,他榮立六次三等功,結下許多不同民族的兄弟。

  退伍后,軍營成了他放不下的夢。兒子仁增加措剛上中學,他就開始念叨:高中畢業(yè)后,當兵去!

  “聽爸啦的去當兵,還是到外面闖世界?我也猶豫過。直到最后選擇了軍營,第一次巡邏時,親手觸摸祖國的界碑,我突然明白:父子接力,是為了祖國和家鄉(xiāng)。守護在這里,心里最踏實,活得最有價值!”24歲的小伙子血氣方剛。

  他站崗的哨位,正是父親站過的地方。有時,父親會特意來這里轉轉,一個默契的對視,便傳遞了兩代戍邊人的滾燙情感?,F(xiàn)在,仁增加措不但是技術過硬的汽車尖兵,還成為一名軍醫(yī),遇到群眾得了急癥,總是第一時間幫著救治。次仁羅布也總帶著全村人,為邊防部隊籌集馬料、運送物資,延續(xù)著軍人那份不變初心。

  父子間的接力,是西藏軍地攜手戍邊的生動縮影。

  “巡邊的人,越來越多了”

  海拔5200多米的莫嘎拉山,兀立在山南隆子縣加玉鄉(xiāng)最高處。山下,11位村民正在檢查摩托車,準備上山巡邏。

  “油都加夠了吧?望遠鏡、打氣筒、鐵鍬帶好了嗎?”巡邊騎行隊隊長、85后旦增羅布仔細詢問。

  “轟,轟轟……”隊伍出發(fā)了。旦增羅布帶頭向山坡沖去,熟稔地避開亂石、擦過崖壁。

  “滴滴”,胸前的對講機響了?!瓣犻L,后胎爆了!”是尼瑪多吉。

  旦增羅布調轉車頭向他駛去,檢查車況:“被石頭扎破的。你先坐我的車,回來再解決。”

  路,越走越險;風,越刮越大。旦增羅布又回到打頭位置,突然,尼瑪多吉在后座上大喊:“山上有滾石,小心!”

  大家剎住車,合力搬開落石,保持道路暢通。

  個把小時后,行到山路盡頭。隊員們停車、背包,向深山走去。

  不遠的巨石上,中國二字格外醒目。“是我們噴的,提醒人們,這是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钡┰隽_布說著,掏出油漆罐給字補色。

  巡查一圈后,騎車下山。粗略一算,走了16公里?!耙郧?,我們巡邏只能步行,16公里得走一天?,F(xiàn)在,路這么好,摩托車一發(fā)動,來回上百公里只要七八個小時。巡邊的人,越來越多了!”旦增羅布說。

  旦增羅布和伙伴們心里,始終牢記著習近平總書記給隆子縣玉麥鄉(xiāng)卓嘎、央宗姐妹回信的諄諄囑托。

  “玉麥離我們100多公里,總書記的話也是對我們所有牧民的囑托!尤其是這句:‘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o我的激勵太大了!我一定用全部力氣把邊境線守護好!”

   “興村富民,就能更好守護邊疆”

  瓊林村,藏在風景如畫的南伊溝深處。

  一下車,一座珞巴風格的小木屋出現(xiàn)在眼前,屋里有展示珞巴族生活變遷、邊境保衛(wèi)、國防教育情況的實物、圖片,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紅色小牧屋”。

  貴州小伙楊杰雯,2017年作為自治區(qū)引進人才來到林芝市米林縣,現(xiàn)在,擔任瓊林村第一書記已有一年半。我們走進展室,清瘦精干的他正在給幾位游客講解:“新中國成立前,珞巴族群眾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過著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游獵生活,一件羊皮穿四季,白天是衣服,晚上當被子……”

  近些年,黨和政府為邊境村修路、架橋、通電、建基站……村里有了幼兒園、衛(wèi)生室、小賣部,群眾搬進小庭院、用上自來水,柏油路通到家門口。有群眾感慨:“家鄉(xiāng)的變化,趕上城市了!”

  好日子從何而來,又怎樣持續(xù)?楊杰雯認為,靠國家關心,更靠村民奮斗,“興村富民,就能更好守護邊疆”。

  他算起收入賬:生態(tài)好了,村里有靈芝菌溫室大棚53畝、49座,2021年總收益超百萬元;游客多了,村民端上旅游飯碗,集體經營珞巴特色餐館和休閑小吃;參與廣了,絕大部分村民都有活兒干,去年人均收入超2萬元。

  沿著平整潔凈的水泥路,我們來到相隔不遠的才召村。

  “咔咔,咔咔……”循聲走進珞巴織布工坊,六七臺木質織機一字排開,身穿珞巴服飾的非遺傳承人達娃和徒弟亞覺正埋頭操作,一條黑紅條紋圍巾就要完工了。

  “現(xiàn)在,傳統(tǒng)手藝成了金疙瘩?!边_娃抬起頭說,“十多年前,我招了十幾個徒弟,但沒幾個堅持下來。為啥?大家要掙錢養(yǎng)家,坐不??!”

  后來,珞巴服飾被列入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達娃建起了合作社:“這十年變化最大,手藝值錢了,政府幫我們找銷路,傳承人每年都有補貼!我的徒弟也多了,現(xiàn)在有二十幾個呢?!?/p>

  工坊展柜里,擺著婦女們巧手織造的各色商品:衣服、桌布、挎包、飾品……價格從50元到七八百元不等。“賣得最好的是圍巾,純羊毛的,男女式都有,三四百元一條?!边_娃說。

  “2020年,工坊收入近50萬元,還有村里的靈芝種植、養(yǎng)雞場、農家樂等,再加上村民務工和政策補貼,去年人均現(xiàn)金收入2.6萬元?!瘪v村干部索朗德吉介紹。

  “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少年輕人都從外面回來了!守護國土的力量更大,邊疆一定會更加穩(wěn)固?!彼判氖恪?/p>

  …………

  行走的步履不愿停,動人的故事聽不夠。這片熱土,還有很多傳奇等待書寫,還有更多心愿期待實現(xiàn)。

  億萬方土石高聳,才有巍巍珠穆朗瑪;千萬條溪流匯聚,方成浩浩雅魯藏布。今日西藏,人民可親、情懷可敬,幸??筛?、未來可期。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為未來發(fā)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也為雪域高原注入新的無窮動力。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指引下,360多萬各族兒女心懷家國、砥礪奮進,定會奏出一曲曲響徹天宇、動人心魄的幸福交響……(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常戍、王斯敏、尕瑪多吉、章正、晉浩天、杜倩、孫金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