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喀喇昆侖 只為天路暢通
在喀喇昆侖雪峰之間,有一條鑲嵌在祖國西部邊陲的道路,猶如一條圣潔的哈達,把新疆與西藏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新藏公路從新疆葉城縣出發(fā),進藏后連接阿里地區(qū)一直延伸至日喀則市拉孜縣,全程2140公里,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高山5座、冰山達坂16個,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就擔負著新藏公路1900多公里道路養(yǎng)護保通任務。上勤以來,一代代官兵接力奉獻,讓進藏的道路山不再高、路不再遠,為邊疆民族團結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應有貢獻,贏得了當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群眾認可。
由于海拔較高,大部分路段處于凍土層,造成沿線道路不同程度出現路基沉降、路基塌陷、路面翻漿等病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過往司乘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該支隊充分利用新疆當季天氣較好時機,在新藏公路新疆段600多公里道路進行病害集中治理,官兵們分別在庫地達坂、麻扎達坂、黑卡子達坂、奇臺達坂等多個病害點展開工作。
有人說,在高原散步相當于其他省份負重幾十斤走路。然而,在海拔近5000米的甜水海,護路兵的工作熱情卻只漲不減。
早晨7時,伴隨著一聲起床哨音響起,打破了無人區(qū)寧靜的天空,此時天邊才泛起一道魚肚白,官兵們收拾著行裝,又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工作。
“同志們,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各小組一定要按計劃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今天的工作量……”負責現場指揮的該支隊某中隊指導員下達任務命令后,各小組迅速奔赴各自工作戰(zhàn)位。
隨后機械轟鳴聲響起,原來是戰(zhàn)士正在操作切割機對坑槽路面廢棄瀝青殘渣進行切割處理,再對其進行瀝青修補。安全員時刻高度警惕,并不斷提示操作手注意方向和油門,沒一會兒工夫,一塊60多平方米的坑槽路面切割完成。緊接著戰(zhàn)士們利用手中的工具,對路面坑槽一旁的瀝青殘渣進行清除。
中午時分,紫外線異常強烈,伴隨著狂風卷起的沙粒,打在臉頰陣陣作痛。在茫茫無人區(qū),放眼望去只見官兵來回穿梭在天路的忙碌身影,挖掘機回填路基、裝載機運送砂石料、平地機攤鋪路面、壓路機壓實路基、瀝青車燒制拌合瀝青……官兵們井然有序,在各自戰(zhàn)位各司其職,一段段損壞的道路隨后就被修復一新。
在相隔數百公里外的麻扎達坂路段,官兵們面臨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冒著嚴寒降雪天氣搶修沉降路基道路,現場分工后,隨后對兩端道路實施安全警戒,并做好過往群眾安撫解釋工作。指揮員高效指揮,操作手協(xié)同配合,安全員實時觀察山體情況,峽谷間機械馬達轟鳴、濃煙滾滾。2小時后,一段200多平方米的路基水穩(wěn)層全部鋪設完成,官兵們有序指揮車輛通行,司機分別鳴笛揮手向筑路兵致敬。
10多年來,這條道路不僅由窄變寬,路面平整度也得到了整體提升,行駛安全系數大力提高,有效改善了行車條件。
22時30分,官兵駐守的地方才送別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灑在戰(zhàn)士們身上,黝黑剛毅的臉龐映襯出了他們別樣的青春。
結束一天任務后,在返營途中,有的戰(zhàn)士已經累得依靠在座位上打起了鼾聲,幾名戰(zhàn)士則透過車窗望向掛在天邊的那輪明月。
“高原是一把鈍刀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只是你不知道,或者你假裝不知道……”軍旅作家在詩中寫道。這又何嘗不是護路兵的真實寫照,他們像一個個移動在天路的坐標,以白云藍天相依、以險惡天路為伴,常年堅守高原,用青春奉獻高原、建設邊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高原飛馳復興號 沿著天路看變遷
設計包裝,讓加查核桃成為游客的伴手禮;聯(lián)系客戶,通過火車把加查核桃賣到更遠的地方;一列列車緩緩駛入林芝站,和客運的綠色復興號列車不同,這是一班滿載物資的貨運列車。[詳細] -
西藏武警交通官兵開展“天路工匠”群眾性比武
日前,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某中隊,組織開展“礪高原尖兵、當天路工匠”群眾性比武活動。[詳細] -
把快遞送到珠峰,送快遞“天花板”說的就是他吧!
位于珠穆朗瑪峰腳下的扎西宗鄉(xiāng),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曾一度與網購和快遞“絕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