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_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_日本 欧美 国产中文字幕_午夜中文乱码福利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體型“不胖”,也可能得糖尿病嗎?

發(fā)布時間:2023-11-17 10:24:00來源: 工人日報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危機開始席卷全球,并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隨之而來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慢性代謝性疾病也已悄然成為常見病,成為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以糖尿病為例,中國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糖尿病患者中超重/肥胖人群占65%,可見肥胖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這也已經(jīng)成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然而體型不胖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一、糖尿病是怎么發(fā)生的?

  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是如何發(fā)生的。人體的胰腺中零散分布著胰島β細胞,這些細胞雖然只占胰腺的1%,但他們是唯一可以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而胰島素也是機體唯一一種可降低血糖的激素,因此任何原因?qū)е乱葝u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都可能引發(fā)糖尿病。另外,即使我們的身體還保留著較好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但多種原因也可以導致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稱為胰島素抵抗),起初機體還可以超負荷運轉(zhuǎn)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正常,但長此以往胰島的細胞也會不堪重負,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綜上所述,可以引起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或胰島素抵抗的因素均可能導致糖尿病,而肥胖只是引起胰島素抵抗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見,體型不胖也可能會得糖尿病。

  二、除了肥胖之外,糖尿病還會“偏愛”具有哪些特征的人?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現(xiàn)在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每日三餐可能已經(jīng)營養(yǎng)過剩,外加零食、甜飲料,各種“垃圾食品”已經(jīng)成為部分人的飲食日常,吸煙等也可以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同時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坐著和躺著的時間越來越長。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沒引起肥胖,也可以直接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而往往這一部分人認為自己不會長胖,就會更加沒有節(jié)制,無形之中就進一步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

  2.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代謝功能會逐漸下降,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也會逐漸衰老,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逐漸下降,因此老年人更容易發(fā)生糖尿病。

  3. 遺傳因素:如果您的家族中有多個親屬(尤其是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則需注意您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更高。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也可以導致糖尿病,這些致病基因可以傳遞給后代,攜帶致病基因的人就會發(fā)生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可出現(xiàn)家族聚集現(xiàn)象,當然這種聚集現(xiàn)象除了和遺傳相關之外,也和同一家人通常有相似的生活習慣有一定關系,比如飲食油膩、不愛運動等。

  4. 基礎疾病或手術:部分人如有反復胰腺炎發(fā)作或慢性胰腺炎,或因胰腺疾病切除了大部分胰腺,負責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大量破壞,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了一些可以分泌激素的腫瘤,這些激素有升血糖作用,也可能會發(fā)生糖尿病,如庫欣綜合征、肢端肥大癥等。

  5. 藥物:因某些疾?。ㄈ缑庖呦到y(tǒng)疾?。╅L期使用較大劑量的糖皮質(zhì)激素也會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某些患有惡性腫瘤(尤其是肺癌)的病人使用一些新型抗腫瘤藥物(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部分人胰腺中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可能大量死亡,最終導致糖尿病,目前此類藥物在惡性腫瘤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此類人群應注意定期監(jiān)測血糖。

  6. 懷孕時血糖升高或孩子出生體重超過4kg的女性:如果您有這些情況,在產(chǎn)后6-12周需復診進一步評估血糖情況,即使這一階段未出現(xiàn)糖尿病,后續(xù)仍需要定期篩查。

  三、這些隱形的肥胖陷阱您注意到了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通過主觀視覺、體重來大致判斷一個人胖不胖,目前也越來越多人知道體重指數(shù)(簡稱BMI)這個概念,這也是目前在醫(yī)學上最常用的判斷體型的方法,其計算方法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17.5-24kg/m2為正常體型,>28kg/m2為肥胖,24-28kg/m2之間為超重??吹竭@里可能您已經(jīng)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自己的BMI正常了,恭喜您,但也得提醒您還有一些BMI可能忽略的特殊情況。

  1.容易被“中和”的肥胖—肌少癥性肥胖

  我們身上的“肉”不僅包括脂肪,還包括肌肉,有些人體重或BMI可能超標,看起來“身寬體胖”,但大部分重量來自于肌肉,脂肪的重量甚至很低,比如長期做無氧運動的健身愛好者、舉重運動員等。那反過來,有些人外觀、體重、BMI看似“挺正?!保局亓砍瑯?,肌肉重量輕,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肌少癥性肥胖,這需要通過專業(yè)的身體成分測量儀才能證實,不易發(fā)現(xiàn),但這一類人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甚至還比BMI高的人更高!因為骨骼肌在血糖調(diào)節(ji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機體可將血液中的大部分葡萄糖儲存在骨骼肌中,當骨骼肌含量和質(zhì)量下降,血液中葡萄糖的攝取將減少,則可引起糖尿病。所以,想要遠離糖尿病,肌不可失!目前肌少癥越來越常見,且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這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關系密切,包括長期缺乏運動、久坐、營養(yǎng)不良(如女性不適當節(jié)食減肥)等。

  2.容易被“掩蓋”的肥胖—腹型肥胖

  不同的人身體脂肪的分布是存在差異的,脂肪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大相徑庭,分布在皮下/四肢的脂肪通常對健康有益,而堆積在內(nèi)臟/腹部的脂肪則對健康有害。部分人的脂肪“不太聽話”,大量堆積在腹部,四肢的脂肪分布很少,體型看起來與“蘋果”類似,在醫(yī)學上我們稱腹型肥胖,他們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比均勻肥胖的患者更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用腰圍或腰臀比來簡單判斷是否存在腹型肥胖,當女性的腰圍≥85cm、男性的腰圍≥90cm,或女性的腰臀比≥0.8、男性的腰臀比≥0.95需要警惕腹型肥胖。平常因為四肢較細,尤其在衣著寬松時,此類人外形上看起來并“不胖”,也非常容易被忽略。

  四、糖尿病預防小貼士知多少?

  2023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正如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了解風險,了解應對”,了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是預防糖尿病的前提。有些危險因素可干預的空間較小,如遺傳易感性方面,我們目前暫時無法從基因上去阻止糖尿病的發(fā)生;如因為某些基礎疾病需要應用一些增加糖尿病風險的藥物,因為原發(fā)病的治療需要也無法避免,但早期篩查和密切監(jiān)測是非常關鍵的,這對延緩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對于一些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干預將大有裨益,完全有可能阻止糖尿病發(fā)生,或在早期逆轉(zhuǎn)糖尿病。針對這些危險因素,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以下預防糖尿病的小貼士。

  1. 飲食小貼士

  在規(guī)律飲食、合理搭配食物、保證食物多樣和營養(yǎng)均衡的原則下,多吃蔬菜、水果、奶類、全谷、大豆,少糖少油少鹽,戒煙限酒,主食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如小米、燕麥、薏米、紫米、綠豆、紅豆、黑豆等),避免長期過精細主食;注意烹飪方式的影響,目前依靠外賣維持一日三餐已經(jīng)成為不少人的生活常態(tài),尤其年輕人群更是如此,煎炸食物、各種添加劑使原本健康的食物變得不健康,在悄悄損害人們的健康,適當減少外賣有助于預防糖尿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逐漸意識到減少熱量、脂肪、糖類攝入的重要性,“0糖0卡0脂”、“無糖”等概念也開始盛行,帶有這些標簽的食品備受消費者青睞,但其中還是有一定的糖和熱量的,代糖/甜味劑也可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每天喝一杯無糖汽水,患病風險增加18%,因此也需適可而止。

  前面我們了解到肌肉含量減少也可增加糖尿病風險,因此增肌也是預防糖尿病的好方法之一。以下飲食的調(diào)整將有助于增?。海?)適當多吃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如低脂肪的肉類(魚肉、雞胸脯肉)、雞蛋、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確保肌肉細胞合成有充足的原料,以促進肌肉合成??擅刻爝M食一個水煮雞蛋,必要時還可以再加1個蛋清。(2)保證體內(nèi)維生素D儲備充分。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常無法滿足生理需求,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最佳方法,每天上午10點-下午2點間,不涂防曬霜,每天至少10分鐘,如無法做到足夠日曬,可到醫(yī)院行25羥維生素D測定,如確實缺乏,可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維生素D的營養(yǎng)補充劑。(3)補鈣。每日兩袋250ml的牛奶,或用酸奶替換,兩杯酸奶等價一袋牛奶。

  2. 運動小貼士

  目前推薦每周保持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在保證運動時間和強度的前提下,運動類型也會影響效果,通常建議有氧運動+抗阻力訓練(如彈力帶、舉啞鈴等)相結(jié)合,比如每天做30分鐘微出汗的有氧運動(如騎車、快走、慢跑),再加上每周3次,每次持續(xù)20分鐘以上的抗阻力訓練。根據(jù)年齡自身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阻抗運動,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增加骨骼肌含量和質(zhì)量。避免久坐,每小時堅持起來稍作活動,也對預防糖尿病也有重要作用。

  3. 其他生活小貼士

  保持規(guī)律充足的睡眠(通常推薦6-8小時),避免長時間精神緊張、焦慮,適當放松,減輕壓力,保持心情舒暢,也是預防糖尿病良好的輔助手段。

  了解風險,才能更好地應對風險。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推手之一,但其他多種危險因素也可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糖尿病最有力的武器。積極減脂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保護肌肉,我們預防糖尿病的效果將事半功倍!(記者 竇菲濤 通訊員 劉藝文 李玉秀)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