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彩塑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20余年“修復”文物上千件
【解說】3月16日,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山西彩塑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史延春正在向來客介紹他的彩塑作品。史延春1970年生于遼寧省,幼時跟隨其爺爺學習古代傳統(tǒng)雕塑。1998年,應山西長治文物主管部門之邀,史延春在國保單位長治法興寺探索性地復原了一尊宋代風格的彩塑圓覺菩薩像。從此在山西開啟了他的“中國彩塑藝術尋根之旅”。
【同期】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史延春
山西彩塑在中國雕塑史里面比較重要,它在1000多年的歷史跨度中,遺存下了12000多尊歷朝歷代的彩塑。它不只是有這么大的量,而且它的藝術價值高。從唐代到清代,這12000多尊,可以說都是我們中國古代這些匠人留下的經典的作品。敦煌是中國雕塑史的上半部,山西彩塑就是中國雕塑史的下半部。
【解說】史延春扎根山西的二十余年里,受文物單位之托,他先后完成了大同云岡石窟、五臺山殊像寺、長治法興寺、太原龍泉寺等國家重點文物單位及宗教部門的文物復原工作,修復、復原文物千余件。
【同期】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史延春
復原項目比較多,我做了云岡石窟的第十號窟,做那尊主佛,那尊主佛它已經佛像不在了,后來我們根據它周邊的窟里面佛造像的風格,我們又重塑了進去。其實也不是修,等于是我們在二次創(chuàng)作,我們在基礎上做了個人的一些主觀創(chuàng)作,但是這種創(chuàng)作你也不能背離那個時代的藝術語言,它那個時代的風格你一定要掌握。
【解說】當代作家馮驥才對史延春有很高的評價,曾為其題字:“宗千年古藝,誠當世神工”。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馮驥才
史延春身上我覺得他有雙重的意義,他本人傳承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做的是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他保護的一些東西都是傳統(tǒng)彩塑或者佛造像里邊的精華。
【解說】史延春在做文物復原之余,也會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2010年,在長治市潞州區(qū),他成立了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2020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作品《尊者》便是在這里誕生的。據了解,20多年間,他共創(chuàng)作出上千件作品。
【同期】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史延春
我們彩塑藝術研究院成立以后,也做了一些事,比如說我們策劃和協(xié)辦了四屆的中國傳統(tǒng)雕塑傳承與復興學術論壇,這個學術論壇在中國的雕塑界請了很多學院里面系統(tǒng)里面的藝術專家來,講得更多的是中國雕塑當代的狀態(tài),實際上我們已經把這個非遺項目做了一個提升。
【解說】此外,史延春還是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的客座教授。他也經常被其他高校邀請去給學生講課。
【同期】山西省長治市彩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史延春
我盡量能推動就把它推動,這是一個文化傳播,除了這以外,我們從積極的角度,我們是有這個責任把它傳下去,因為你是這個行業(yè)的傳承人,你有這個責任,你有這個義務來做這個事情。
向上 王嘉琦 山西長治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