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伯民:希望國家將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突出位置
今天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談起用科技手段保護文物、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歷。他呼吁,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guī)劃”中,將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介紹,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延續(xù)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且保存最完整的石窟寺遺址,保留了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尊彩塑,是絲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
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開始對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77年來,幾代莫高窟人不斷努力,運用各種科學技術使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讓莫高窟逐步恢復了昔日的光輝。
敦煌研究院目前致力于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聚焦古代壁畫、土遺址、數(shù)字化等瓶頸問題,積極申請承擔國家三項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甘肅省政府批準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科技平臺,正在申請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重點實驗室。
蘇伯民呼吁,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guī)劃”中,將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說:“我們積極運用各種新的技術,實現(xiàn)了莫高窟智慧導覽和窟內文物窟外看的參觀模式。同時,還運用云展覽融媒體傳播等多種傳播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弘揚模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蘇伯民代表:讓敦煌走向世界
在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說,目前正在積極申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重點實驗室、絲綢之路系列課題研究等。[詳細] -
袁晶代表:一起學黨史共守初心
在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講述了一個大黨和一艘小船的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