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報國故事】英雄的家書:論吾家之英雄
編者按: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烈士,他們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那些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凡事跡的人、那些以一己之力為社會公平正義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依然是我們的道德楷模。他們所承載的精神價值,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本期故事的是模范共產黨員張福林的晚輩用文言形式描述其廢寢忘食、刻苦鉆研提升爆破技術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致敬和紀念這位英雄前輩。
作者:孫珂玥
家有先烈,其名張福林,乃吾外祖父之親兄。然一九五一年冬,捐軀,年僅二十六。吾外祖父每與子孫論其兄,未嘗不嘆息于兄長早逝。不復矣,然其勇舉長存于吾家。吾小輩皆稱其福林爺。
雀兒山上張福林烈士陵園(作者供圖)
福林爺幼,值日寇侵華,風塵之變。舉家上下,饑寒交迫。蒙生養(yǎng)之恩,莫敢相忘。福林爺以獨輪攜舉家,為求飽食,行乞勞骨,忍辱負重,實為兄長之責。喜寇降,然解放之戰(zhàn)未勝,福林爺挺身而出,沖鋒陷陣,為國之解放,舍生忘死,實為將士之義。國家立,赴巴蜀,順民心,終剿匪,實為勇者之智。至藏修路,習爆破之技,躬身篤行,廢寢忘食,終創(chuàng)舉國之最,實為學者之勤。康藏有一山,名曰雀兒,山高氣稀。染病,然拒返。一日,福林爺念事未盡,又值日中,當食,遂孤身一人,拖病往。然,遇巨石,不幸犧牲。生前,留遺言,仍念事,實為英烈之忠。
古《易水歌》有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福林爺如此,天下英雄豪杰亦然也。英雄者,或舍生取義之壯士,或憂國憂民之志士,或盡忠職守之義士。人皆胸存豪杰,以此勉乎!
吾外祖父與吾小輩聚一室,不曾怨幼之艱難,常誡吾惜今敬長。今國倡家風遵家訓,吾家必守家貌,吾后輩必承福林爺之忠純。
今論吾家之英雄,以光先烈遺德。
河南扶溝 張福林事跡陳列館(作者供圖)
張福林(1926--1951)河南扶溝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太原、西南等戰(zhàn)役。曾立一等功兩次。1951年參加修筑康藏公路。在海拔5000多米雀兒山施工地段,不顧高山嚴寒、缺氧和身體嚴重貧血,堅持帶領全班學習爆破技術,連續(xù)作業(yè),提高標準工效二十五倍,節(jié)約大量炸藥,加速了工程進度。12月10日在檢查炸藥室時,遇塌方,身負重傷,搶救無效,以身殉職。1952年被西藏軍區(qū)后方部隊黨委追授予模范共產黨員稱號,追記一等功。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張福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