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19日在廣西南寧閉幕。20年來,東博會共舉辦涉及互聯互通、產能、海關、衛(wèi)生、金融等的超300場部長級高層會議論壇,建立40多個領域“10+1”合作機制,促成一批旗艦項目相繼落地,成功打造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南寧渠道”,助推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
2023年是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與東盟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共迎挑戰(zhàn),排除干擾,同享機遇,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走出一條長期睦鄰友好、共同發(fā)展繁榮的正確道路。其中,經貿合作是重要亮點。
多層次命運共同體構建奠定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根基。2016年,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成功舉行,中國和湄公河五國領導人本著“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精神,共同啟動這一新型次區(qū)域合作機制,一致決定構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框架下的第一個次區(qū)域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7年來,瀾湄合作經歷了培育期、快速拓展期,邁入了全面發(fā)展新階段,“3+5+X合作框架”的建立為經貿合作快速發(fā)展奠定了穩(wěn)定根基。
2017年,中國與老撾領導人就共同打造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2019年4月,柬埔寨第一個同中方簽署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2023年2月,中柬雙邊命運共同體升級為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的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2020年以來,中國先后與緬甸、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就共建雙邊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共建雙邊命運共同體的共識與行動促進了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發(fā)展,并進一步推動了雙方的經貿合作。
制度型相互開放加速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提質升級。自貿協定開啟和不斷升級是制度型相互開放的重要標志。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率先啟動,成為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自貿區(qū)。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協定2.0版正式實施,在原產地規(guī)則、貿易通關規(guī)定、服務貿易、投資領域等方面,進一步釋放了制度型相互開放的紅利,推動了區(qū)域內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2022年,《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落地實施,在服務業(yè)、金融業(yè)、電信業(yè)等領域,實施更大程度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質量。同年,雙方開始推進自貿協定3.0版談判,2023年啟動首輪談判。一旦談判完成,將大力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從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拓展,提升雙方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產業(yè)鏈供應鏈合作水平,助推經貿合作高質量發(fā)展。
此外,中國-柬埔寨自貿協定生效實施,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升級后續(xù)談判實質性完成,進一步深化了中國-東盟制度型相互開放的水平。
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規(guī)模不斷邁上新臺階。隨著雙方工業(yè)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產業(yè)互補性不斷加強,經貿合作規(guī)模不斷創(chuàng)造新高。2013年,中國-東盟雙邊貨物貿易額為4436億美元,2022年增加到9753億美元,年均增長9.1%,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0.7%增加到15.5%。10年間,雙邊貨物貿易額增長了1.2倍,中國-東盟連續(xù)3年互為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
2021年年底,中方提出在未來5年力爭從東盟進口1500億美元優(yōu)質農產品,目前已累計進口超過550億美元,超出預計進度。榴蓮、芒果、香蕉、山竹等價廉物美的東盟國家熱帶水果紛紛擺上中國老百姓餐桌,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東盟國家果農的收入。
在投資領域,2013年,中國-東盟雙向投資額為1147.8億美元,2022年增加到3800億美元,增長了2.3倍。2013年,中國在東盟直接投資企業(yè)約2500家,2022年增加到6500家以上,增長了1.6倍。
互聯互通旗艦項目相繼落地,助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走深走實。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落腳點。2021年12月,中老貨運鐵路正式開通運營。2023年4月,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行。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促進了貿易往來,拉動了旅游經濟,為老撾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2016年,老撾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總量為120萬噸,2022年僅通過中老鐵路運輸的跨境貨運總量就達210多萬噸,貿易總量實現大幅增長。中老鐵路貨物運輸覆蓋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運貨種類由初期的化肥、百貨等10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冷鏈水果等2000多種。
今年9月7日,連接印尼第一大城市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的雅萬高鐵正式運營,這標志著印尼邁入高鐵時代,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這條高鐵由中印尼企業(yè)合資興建,全線采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在建設過程中,大量采購使用印尼本地生產的水泥等原材料,帶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同時,大量招聘印尼員工參與工程建設,累計為當地帶來5.1萬人次的就業(yè),培訓印尼員工4.5萬人次。高鐵投入運營后,將大大改善沿線4000萬人口的交通出行狀況,創(chuàng)造更多新的就業(yè)機會。
此外,國際貿易新通道將東盟國家海運與中國鐵運結合,大大節(jié)省了貨物貿易的時間和成本,推動中國-東盟貨物貿易增長,同時也拉動了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增長。
總之,經貿合作帶動了中國-東盟貨物貿易、投資等增長,價廉物美的商品讓雙方老百姓獲得了實惠,增加了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中國-東盟生根發(fā)芽并開花結果,將不斷造福地區(qū)乃至全球。
(作者:許利平,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張貴洪:應支持非盟等組織適時加入G20
11月15日-1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 [詳細] -
東盟水果順利通關,合作成果加速落地
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開局之年,RCEP生效實施的第一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3.0版建設即將啟動。[詳細] -
中國帶來重要發(fā)展機遇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以及疫情等多重挑戰(zhàn),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長2.5%,展現出了強大韌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