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經濟以復蘇為主旋律,各主要經濟體經濟發(fā)展逐步回歸正軌,但疫情持續(xù)反復仍是經濟復蘇進程中的最大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預期不斷上調的背景下,復蘇不充分、不均衡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將直接制約未來的復蘇節(jié)奏與效果。總體而言,世界經濟似乎在黎明前夕,但黑暗還有多久,猶未可知。
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持續(xù)復蘇,但分化巨大,不平衡因素積聚,復蘇的脆弱性極其明顯。
從疫情防控情況看,分化極其明顯。當中國正致力于“動態(tài)清零”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健康的時候,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所謂的“群體免疫”仍大有市場。然而,隨著最新病毒變種“奧密克戎”的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傳播態(tài)勢依舊沒有降低的跡象。年初被寄予厚望的各種疫苗,其針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的作用幾何仍在評估之中。
與此同時,全球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免疫鴻溝”,即全球范圍內,各國、各地區(qū)的疫苗接種率與確診病例數量、醫(yī)院病床數量等一樣,正呈現兩極分化。一些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率不到1%,而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即使民眾接種意愿不高,其社會總體接種率也超過了六成。免疫覆蓋不足的區(qū)域為新病毒變種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并將加劇該區(qū)域的防疫壓力。
美歐等西方國家9月份曾承諾,在2021年年底前通過“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為92個最貧窮國家的40%成年人口提供疫苗。但截至11月25日,美國只交付了其承諾的25%的疫苗。根據英國艾爾菲尼蒂數據分析公司的數據,歐盟只提供了其承諾的19%,英國11%,加拿大只有5%,澳大利亞18%,瑞士12%。
從財政政策情況看,分化極其明顯。在疫情期間,中國等少數國家和地區(qū)采取了較為克制的貨幣財政政策,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則在貨幣放水和財政“撒錢”上做到了歷史極致,并在經濟復蘇的狀態(tài)下仍然堅持“通脹是暫時的”言論,從而將全球通脹率推上了高位。11月美國CPI已經是39年來最高。
在各方加大對經濟復蘇的刺激提振下,發(fā)達經濟體2021年通脹水平將站上高位,而新興經濟體將達到更高水平。各國的政策環(huán)境進一步加劇了本就存在的問題,也在考驗各方調用有效經濟工具的能力。年中,巴西、俄羅斯等國已經多次加息,以防止美國未來加息產生的收縮震蕩。
盡管當前美國的債務水平好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復蘇期間,但政策所受掣肘相當明顯。年底,美聯儲突然改口稱“通脹不再是暫時的”,對市場形成很大沖擊。歐盟、加拿大等發(fā)達經濟體也紛紛加息。雖然一些人認為通脹將在明年大幅下降,似乎“漲”的危機會過去。然而,刺激政策結束并不一定就是平穩(wěn)復蘇,美國總統拜登雄心勃勃的2萬億美元社會支出計劃——“重建美好未來”似乎停滯不前,可能不會在兩院獲得通過,而結束貨幣財政刺激可能會在2022年令美國經濟出現“戒斷癥狀”,這同樣是可怕的。
從經濟表現看,分化極其明顯。受財政政策空間影響,各經濟體表現存在較大差異,停滯甚至逆轉了此前各方經濟差距不斷縮小的趨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預測,2021年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5.2%,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6.4%。不同經濟體間復蘇步伐呈現差異,如美國復蘇勢頭雖然強勁,但面臨風險巨大,特別是疫情的持續(xù)反復對消費復蘇支持影響較大,預計全年增速為6%。歐洲復蘇較為緩慢,并承受通脹壓力,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的釋放伴隨著龐大的債務積累與伴生風險,前期強勁提振勢頭有所放緩,預計全年增速為5%。日本經濟復蘇依然脆弱,特別是疫情惡化對經濟部門造成重創(chuàng),國內需求持續(xù)受到抑制,預計全年增速為2.4%。
其次,通脹預期持續(xù)加強,特別是疫情影響下的全球貿易投資預期屢屢下挫,部分國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直線跳水,距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遙遙無期。世貿組織此前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將增長10.8%。疫情波折反復也將對物流運輸及國際商旅造成影響,并將對勞動力市場、企業(yè)生產及價格產生較大沖擊。此外,受各方衛(wèi)生狀況、公共政策和經濟部門構成等方面的差異,各國經濟復蘇的差距持續(xù)加大。部分部門又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情況,就業(yè)與經濟活動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市場上某些商品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食品與能源成本飆升,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幅度及持續(xù)時間或將遠超預期。
從全球看,雖然貿易、就業(yè)和收入等領域都保持恢復,但整體復蘇依然脆弱,充滿了不平衡性,包括在國家、企業(yè)、人群間的失衡現象依然存在,將最終對經濟復蘇效果產生實際影響。同時,疫情的沖擊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某些結構性變化,部分行業(yè)、技術及經濟行為等方面將與疫情前呈現較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背景下,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保守主義等社會思潮被進一步放大。美國年初發(fā)生的“國會山”騷亂事件震驚全球,政治環(huán)境反射出經濟社會中的脆弱性其來有自。從整年來看,美國對中國在防疫、疫苗方面的經驗與成績視而不見,反而在“疫苗聯盟”等方面走出了分裂全球的路徑。兩個大國若無法合作,只能使保守主義下的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使全球疫情下的經濟分化進一步擴大,使疫情的控制更加不易,使疫情后的復蘇倍加脆弱。
新的一年,對全球經濟前景或可以保持謹慎樂觀。隨著疫情形勢、市場需求及勞動力市場等恢復趨穩(wěn),供應方壓力將有所緩解。預計,通脹將在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達到峰值,并在2023年左右逐步下降至3%左右。但也必須注意,多種失衡與差異加劇了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
疫情后的經濟復蘇是公共財政改革的機遇,這將對未來經濟結構更新產生深遠影響。但大部分國家對此評估與準備不足,中期政策設計不足,如疫情期間的債務增長是維護經濟穩(wěn)定的必要措施,但有必要將財政支持重新分配給投資領域以支撐中期增長,特別是在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就目前情況而言,部分國家仍然缺少公共財政的中期使用計劃。各國政府需清醒地認識到,清晰、健全和負責任的財政框架將有效鞏固更強勁、更迅速的經濟復蘇,并減少失衡風險。此外,疫情讓人類更加關心健康與環(huán)保。在氣候變化議題上,日益增長的減排雄心與實際執(zhí)行情況存在失衡,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待加強。
未來,各經濟體須將重點放在應對經濟前景中的不確定性,和復蘇中出現的較為嚴重的通脹壓力等方面,對疫情防控、供應鏈受限、通貨膨脹和公共政策失調等風險給予持續(xù)關切。在世界如此脆弱之時,我們更需要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加強合作,應對不平衡。
?。ㄗ髡撸喝f喆,系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
-
推動中法經貿關系行穩(wěn)致遠
法國是中國人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個西方國家,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明年1月,法國即將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有能力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以經濟復蘇引領中歐關系中發(fā)揮更大作用。[詳細] -
完善數字經濟的信用監(jiān)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詳細] -
堅持普惠包容 實現共同發(fā)展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使得本就存在的貧富差距、發(fā)展鴻溝等全球性問題變得更為突出,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緊迫任務。 [詳細] -
進博會彰顯中國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的決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還是世界人民攜手抗疫、爭取經濟復蘇的關鍵一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