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候鳥變“留鳥”
每年10月初就該飛往東南沿海越冬的鸕鶿,11月底居然留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拉薩河上游,與斑頭雁、赤麻鴨等高原候鳥一起越冬。這是日前記者在西藏中部林周縣發(fā)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
鸕鶿屬于大型食魚游禽,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青藏高原繁殖的鸕鶿種群,一般每年9月末、10月初就開始飛離繁殖地,遷往我國東南沿海、海南島等地越冬。近年來,冬季的拉薩河谷變得更溫暖、更濕潤,一些“偷懶”的鸕鶿逗留高原也能生存。當?shù)丶訌娚鷳B(tài)環(huán)境保護,林周縣的卡孜水庫濕地等鳥類棲息地不受人類騷擾,也是鸕鶿留在高原越冬的原因之一。
在我國,鸕鶿分布范圍廣,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在黃河以南地區(qū)生活的鸕鶿多數(shù)為留鳥,而在黃河以北特別是青藏高原繁殖的種群,冬季一般都要南遷。
-
拉薩成為候鳥越冬“天堂” 國家保護動物黑頸鶴也在此過冬
近日,西藏拉薩多地迎來候鳥越冬,尤其是布達拉宮腳下的宗角祿康公園還成了最佳觀鳥地,斑頭雁、紅嘴鷗、赤麻鴨自由游弋在湖中,不時有觀鳥人向它們投食。[詳細] -
西藏林周候鳥多
黃昏一群黑頸鶴從春堆鄉(xiāng)拉東村上空飛過競飛林周虎頭山水庫的清晨四只黑頸鶴在剛翻過的麥田里覓食投喂早起的候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