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洛桑占堆和他的五個家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站在自己現在居住的房子前。這是他的第四個家,也是典角村的“三代房”。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在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扎西崗鄉(xiāng)典角村,84歲的洛桑占堆老人坐在家門外的草甸上曬著太陽,和記者聊起他和五個家的故事:“現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太幸福了!”
“我出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小時候是農奴,農奴主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被貞浧鹜拢迳U级牙先讼萑肓顺了?,七八十年前的事還歷歷在目,“我和媽媽一起住在牦牛毛編織的帳篷里,所有的家當就是一件羊皮襖和一床掉毛的藏毯。那帳篷算是我的第一個家嗎?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屬于農奴主的。但我和媽媽在那個帳篷里住了很多年?!?/p>
1959年3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場以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為核心的民主改革在西藏全面展開,雪域高原告別舊制度,邁入歷史新紀元。20歲的洛桑占堆和百萬農奴一起得到徹底解放,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享有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
20世紀60年代,在鄰居的幫助下,洛桑占堆建起了自己的第二個家:用石頭和泥土壘成的一套“兩居室”。這樣的房子被人們稱作典角村的“一代房”。
“一代房就是本地的村民,撿個石頭弄點兒土,用石頭做底座,上面用木頭做成夾板,然后里邊把土灌進去一壓,就成了圍墻,就這樣建的。”扎西崗鄉(xiāng)的副鄉(xiāng)長索南次仁這樣介紹“一代房”。
“這個房子不是很好,一下雨就漏水。那時候我們做飯也沒有爐子,就是在地上墊三個石頭,然后把鍋放在石頭上。屋頂還有個洞,是用來排煙的。”洛桑占堆老人回憶起他的第二個家時說,“不過跟帳篷相比還可以,比帳篷舒服?!?/p>
1990年,典角村正式成立行政村,隨之變化的還有新修建的“二代房”——土木結構的土坯房。在家人、鄰居以及邊防戰(zhàn)士的共同努力下,洛桑占堆建起了自己的第三個家。此時,典角村的村民也從20多年前的3戶人家,增加到了10多戶?!澳菚r候木頭也不是很好,就細細的簡單的那種,”洛桑占堆老人說。
2006年起,西藏實施了以農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截至2013年底,西藏全區(qū)農牧民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78億元,全區(qū)230萬農牧民圓了“新房夢”。也是在2006年,洛桑占堆迎來了自己的第四個家,這也是典角村的“三代房”——水泥磚混結構的房子?!斑@個房子很舒服,我很喜歡?!甭迳U级牙先苏f,在房子旁邊,政府還幫助打了井,用水也非常方便?!暗谌孔訃已a助一半,我們村民自己出一半。”索南次仁說。
2010年,對口援助阿里的陜西省將援藏項目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噶爾縣在典角村啟動了相關建設項目?!按謇锝颂柲茈娬就穗姡怂?、村民活動廣場、健身區(qū)和農家書屋等配套設施,幾年前還通了公路,大家別提有多開心了?!彼髂洗稳式榻B,“我1990年剛到這邊的時候,路不好,村民要去地區(qū)(獅泉河鎮(zhèn))買米面呀鞋子啊穿的衣服,坐著小四輪(手扶拖拉機)去,去的時候3天時間,買東西2天,回來的時候還要花3天,總共就是8天時間,所以一年只能去一次,現在路好了,車子也好,一個小時就可以來回了?!?/p>
截至2022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14萬公里,鄉(xiāng)鎮(zhèn)硬化路通暢率達95%、通客車率達90.5%。即使是像典角村這樣的邊境小鄉(xiāng)村,也都有硬化路通到村里。
2012年,典角村修建了“四代房”——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層獨家獨院。2017年,總投資1900萬元的典角村一組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9月29日,典角村一組舉行了入住儀式。這就是典角村的“五代房”:設計更現代,寬敞明亮、生活功能齊備的二層小樓,每戶面積超過二百平方米,帶獨立的院子。洛桑占堆老人一家分到了一棟。
“四代房和五代房都是鋼筋水泥的二層樓房,住起來很舒服?!彼髂洗稳收f。如今,洛桑占堆老人的孫子普瓊次仁一家四口生活在那套別墅樣式的新家里。
西藏和平解放前,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甚至很多農奴一輩子都跟牲畜住在棚圈里,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到2020年,西藏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zhèn)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
洛桑占堆老人和他的五個家的故事就是西藏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曾經的農奴洛桑占堆,如今在國家政策的幫扶關愛下,晚年生活怡然自得。而老人居住的典角村從20世紀60年代的3戶人家到如今51戶,從石頭壘起的“第一代房”到如今獨家獨院的“第五代房”,實現水電路訊網全覆蓋,這里成為中國邊陲巨變的縮微影像,記錄了時代變遷。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站在自己現在居住的房子前留影。這是他的第四個家,也是典角村的“三代房”。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從典角村“三代房”旁的水井打水回家。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坐在家門口的草甸上曬太陽。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在自己現在居住的第四個家,也是典角村的“三代房”里向記者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兒子次仁久米和自己的孫子次仁頓珠在典角村的“五代房”里看電視。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重孫子次仁頓珠在自己居住的典角村“五代房”外面玩耍。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重孫子次仁頓珠(右)和扎西尼瑪在自己居住的典角村“五代房”外面玩耍。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孫媳婦白瑪尼珍(左)在自己居住的典角村“五代房”院子里晾曬衣服。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孫媳婦白瑪尼珍在自己居住的典角村“五代房”里向遠處瞭望。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一代房”的殘存(無人機照片)。房子大概四五十平米,有一個臥室,一個廚房,還有一個客廳。如今屋頂已經沒了,在風雨的侵蝕之下,只剩下殘垣斷壁。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5月28日,扎西崗鄉(xiāng)的副鄉(xiāng)長索南次仁向記者介紹典角村的“一代房”。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二代房”(無人機照片)。跟“一代房”相比,“二代房”顯得更加整齊,房子后面還有一個用土墻圍起來的院子,可以把牲畜圈在里面。屋頂是用木棍先鋪一層,然后再覆蓋上泥土。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典角村“二代房”的屋頂是撿來的樹枝搭起來的(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已經荒廢的典角村“二代房”內部。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三代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三代房”全景。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五代房”。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 攝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五代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5月28日拍攝的典角村“五代房”全景。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洛桑占堆老人的親家卓嘎在自己與女兒、女婿居住的典角村“三代房”客廳里打掃衛(wèi)生。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5月28日,扎西崗鄉(xiāng)的副鄉(xiāng)長索南次仁向記者介紹典角村的“二代房”。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守著璀璨星空的人
天文臺的選址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工作。[詳細] -
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75歲國寶守護者
皮央石窟群所在的小山,就在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東嘎村仁增旺扎老人的家旁邊。[詳細]
- 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截至5月底全國營業(yè)性演出票房收入超110億元
- 《2023中國科幻產業(yè)報告》發(fā)布 專家解讀稱呈現五大亮點
- 數智賦能紀念館高質量發(fā)展協(xié)同平臺在滬發(fā)布
- 2023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將開幕 AI、元宇宙“黑科技”將上演
- 小說家孫頻新作“海邊三部曲”叩問人與自然、社會和自我的關系
- 四川發(fā)現的唯一明代重層壁畫重見天日 修復師現場為其“打針擦藥”
- 陜西發(fā)現晉陜高原迄今規(guī)模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商代遺址
- 安徽合肥:高校課堂上的舞獅傳承
- 沈陽京劇“票友”圓夢舞臺 新生代戲曲人的困境與堅持
- “趣淘”漳州:美國知名藝術家篝火晚會學跳少數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