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藏歷新年
吃完“古突”,在農(nóng)村寂靜的夜里,鞭炮聲伴隨犬吠聲在四處稀稀疏疏地響起,一家人圍坐在廚房,火爐里的木柴發(fā)出“滋滋”的響聲,外婆和媽媽來來回回地忙碌著,我躺在姨媽的懷里,努力睜開睡眼朦朧的雙眼,期待著穿新衣、喝“觀顛”……
天剛蒙蒙亮,聽到收音機里傳出祝福新年的歌曲,躺在被窩里把“觀顛”喝下,換上新衣跑去吃“切瑪”。中午,拿著姨媽自制的雞毛毽子,和鄰居小朋友一較高下……
這是我小時候,每年回外婆家過年時的記憶。過年,是家里有吃不完的牦牛肉干、奶渣、卡賽、水果,是大人們在灰塵里打牛角、圍著柱子相互敬酒。
“大家快到食堂吃‘古突’啦!”班長一聲令下,全班同學相互打鬧著,跑去學校食堂吃“古突”。東北的夜晚,寒冷的風,結(jié)著冰的校園小路,大年初一滿桌子的美食,家里人寄來的新衣裳,熱熱鬧鬧的聯(lián)歡晚會……
這是我上初中時,在異地他鄉(xiāng)和同學們的新年記憶。過年,是大家在教室同看藏晚,唱著熟悉的歌謠想念家鄉(xiāng),在異地他鄉(xiāng)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我們分工明確,誰誰去超市買零食,誰誰留在宿舍裝扮,誰誰先去洗澡……”宿舍長安排得井井有條,都在為初一迎接學長們的拜年做準備,聯(lián)歡晚會上,學長們會帶來精彩的表演,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的鍋莊,熱熱鬧鬧地慶祝著藏歷新年的到來,依稀記得高中時的同學都很帥、很美。這時,過年就是傳統(tǒng)習俗在少年心中的懵懂發(fā)芽,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碰撞的美好火花。
“回學校過年的我們一起合張影吧!”大四那年,藏歷新年和春節(jié)不在同一個月份,我們在海邊租了房,一起過年,廈門的海風中感受不到高原的寒冷,大家三三兩兩,有些在房間、有些在院子的藤椅上、有些站在陽臺面朝大海,舉著飲料聊著青春和未來,大家相互訴衷腸,相互擁抱,那張合影里的我們意氣風發(fā),對即將迎來的新生活充滿憧憬和期盼。
小時候,過年就是穿新衣服、吃美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拿著切瑪盒互道“扎西德勒!”,心里裝著的是滿滿的好奇與喜悅。
長大后,過年是對傳統(tǒng)習俗的傳承,是親情延續(xù)的重要儀式,要為家里的老人分擔、要為孩子準備驚喜,過年,是為開啟嶄新的一年扛起沉甸甸的責任。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
定格幸福瞬間
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道德模范志愿服務(wù)隊攝影分隊走進,開展“走百村、入百戶、送百照”攝影下鄉(xiāng)活動,為廣大農(nóng)牧民群眾免費拍攝全家福,并送去新年的美好祝福。[詳細] -
“古突”夜里的別樣年味
央金告訴記者,“古突”里大多會包蔥、辣椒、骨頭、鹽巴、小麥、錢幣等九種不同的東西,各有不同的寓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