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打磨藏刀。
圖為易貢藏刀成品。
圖為制作藏刀。
圖為群眾打理租借的藏裝。
圖為嫩綠的茶葉。
圖為易貢茶場一角。
圖為航拍易貢鄉(xiāng)一角。
每年3月底4月初,正是林芝“桃花節(jié)”最火爆的時節(jié)。
一路行來,巴宜的嘎拉桃花村、米林的索松桃花村、波密的如納桃花溝,花樹連綿,落英繽紛,游人如織,眾多游客沉浸在藏東南的雪山綠樹之間。
然而,當記者一行來到群山環(huán)抱的易貢峽谷,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花海竟在這里!真正的春之韻律也在這里!
春韻不止花海
易貢鄉(xiāng)地處波密縣西北方向易貢藏布峽谷地帶,藏語意為“美麗”,海拔最低1900米,最高2300米。在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風的影響下,這里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點,森林密布,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冰川連綿,享有“綠海明珠”的美譽。
“朝來微雨罷,何處可尋春?!?/p>
驅(qū)車從波密出發(fā),經(jīng)通麥沿易貢藏布逆流而上,冰川、雪峰、鐵山、茶田、湖泊、濕地一一映入眼簾,當暖風與綠意無聲潛入車窗,拒絕不了的是漫山遍野的召喚。
雖有桃林連綿、桃花灼灼,但易貢最抓人眼球的還是千畝油菜花田,在陽光的照耀和雪山的映襯下,層層疊疊的金黃色撲面而來,芬芳濃郁的花香引人沉醉。無人機的鏡頭里,金色的花海、油綠的青稞、澄碧的湖水、粉紅的桃花與村莊里錯落的民居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絕美鄉(xiāng)村詩意畫卷。
易貢鄉(xiāng)油菜花盛開期在每年2月下旬到4月初,綿延數(shù)里,金黃遍野。踏著松軟的泥土步入其中,蝶舞蜂忙,微風吹過,花蕊隨風搖曳,花香飄然而至。村前屋后,黃艷艷的油菜花繽紛簇擁,農(nóng)人們趁著晴好天氣,除草、施藥,開始春忙。金色花海不僅承載著莊稼人對豐收的寄托,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感受春的氣息。
“今天和小姐妹一起來這里打卡,花美景好,拍照也很出片,我們玩得很開心?!眮碜猿啥嫉挠慰吐愒谂笥讶Ψ窒砹艘棕曕l(xiāng)油菜花的圖片和視頻后,引來不少好友點贊評論。
“目前,村里的油菜花都是農(nóng)戶自主種植的,明年,我們希望動員更多村民規(guī)?;N植,結(jié)合村里的古茶樹歷史元素,吸引更多游客來參觀游玩,同時吸引更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通加村第一書記楊春建介紹。
近年來,易貢鄉(xiāng)積極探索綠色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價值轉(zhuǎn)換路徑,不斷推動“花經(jīng)濟”與其他特色產(chǎn)業(yè)深度融合、聯(lián)動發(fā)展,通過“農(nóng)旅結(jié)合、以農(nóng)促旅、以旅富農(nóng)”的特色發(fā)展之路,拓寬農(nóng)牧民群眾增收渠道,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如今,油菜花種植不僅帶動了通加村的“賞花經(jīng)濟”,開民宿、租藏裝、壓榨菜籽油、制作油菜花蜜等更是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
游客的興奮與快樂,群眾的笑臉和滿足,正是這個春天最動人的韻律。
景觀不止茶場
生機四溢的油菜花田、灼灼綻放的桃花,翠綠欲滴的春茶,黃、粉、綠的交織讓易貢之春充滿韻律。
然而,易貢最為人熟知的,還是茶場。站在溫潤拂面、云霧繚繞的易貢湖畔,眺望那一壟壟青翠的茶樹,宛若身在江南,只有河谷兩側(cè)巍峨的雪峰,提醒著人們,這是在念青唐古拉東緣的群山峽谷之中。
眼前,翠綠欲滴的千畝茶田連接碧色天空,連綿不絕的雪山聳入云霧,清水潺潺的聲音環(huán)繞耳邊,牛羊時不時抬頭望向行人。易貢茶場平均海拔2200米,雖地處青藏高原,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大峽谷進入高原,為這片高原茶田帶來豐沛的降水?!岸瑹o嚴寒,夏無酷暑”,使茶樹能夠在這里茁壯成長。
然而,沉醉于波光浩淼的湖光山色,也會讓人有隱隱的擔憂。因為,眼前平靜美麗的易貢湖是由于1900年易貢藏布左岸扎木弄溝發(fā)生的一場大型泥石流,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堵塞易貢藏布河谷形成的。百年后的2000年,災難再一次降臨。
眾所周知,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并把歐亞板塊的一部分頂起來,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然而,正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描述:“易貢所在的藏東南高山峽谷區(qū)正處在‘屋脊’的邊沿突然下降的地方,源自‘屋脊’冰川的河流,要從海拔六七千米以上的源頭,找到進入恒河平原和印度洋的捷徑,便借著強大的勢能拼命下切,于是切出了地球上最為崎嶇陡峭的地貌?!?/p>
在山體不斷被切蝕的同時,又因地殼活動,被不停地抬升,加上冰雪融凍、地震頻繁和豐沛的降水,使地表的物質(zhì)運動和地形變化十分強烈和迅速。2000年,易貢曾發(fā)生過一次罕見的特大山崩,由此世人矚目,并促成了西藏第一個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建立。
在易貢藏布沿岸,還能看到24年前那次特大山崩引發(fā)的高速滑坡、堵江、淹沒、潰壩、洪泛等連鎖災害留下的遺跡,而這,也是易貢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主要景觀——讓人無奈的地質(zhì)災害,有時卻會形成震撼人心且難得一遇的獨特景觀。
在易貢藏布峽谷中穿行,不時會遇到雪崩后的遺跡,巨大的冰雪自高山崩落,一路沖擊沿途的樹木山石,直到貼近地面的河岸才堪堪停下……雖然是一場可怕的地質(zhì)災難,可雪崩遺留的痕跡自山頂蜿蜒而下,猶如白衣舞女的裙擺,點綴著綠林繁花的峽谷。
作為一個地質(zhì)災害多發(fā)地,易貢以世界罕見的特大山崩災害遺跡和中國最大的海洋性現(xiàn)代冰川群為主體,包括易貢藏布——易貢湖、巴玉、古鄉(xiāng)和許木四大景區(qū),形成了一個面積達2160.6平方公里的露天“地質(zhì)災害博物館”。
但易貢的山林,也在以驚人速度治愈著曾經(jīng)的災害。眼前茶樹青青、菜花艷艷,似乎在告訴人們,易貢春天的韻律,正是萬象更新、希望勃發(fā)。
傳奇不止藏刀
有著400余年歷史的易貢藏刀,你是不是也想擁有一把?
沿著民居錯落的小路攀爬而上,來到江拉村易貢藏刀打制農(nóng)牧民合作社,傳承人西洛正在和線上購買者交流。寬敞的院壩和簡易工作間里,木屑紛飛、火花四濺、錚錚有聲,幾十個村民正在藏刀制作“流水線”上忙碌,一路采訪下來,我們也大致明白了易貢藏刀的制作流程:
按傳統(tǒng)的做法,將“易貢妞日鐵”“帕根森布鐵”“工布扎松鐵”三種材料分別鍛打成長方形鐵片;將三個鐵片打成“n”字形;將三個“n”字形的鐵片按順序并在一起,塞進“n”字形的模型中后用火淬煉并鍛打,使之熔合在一起;把熔合在一起的鐵打成刀形;打成刀形后打出刀鋒;調(diào)整刀形;用粗石磨刀;用專用削刀對凸凹不平的刀面進行削平;對刀面進行浸泡。除了刀鋒以外其他部位用泥包起來,對刀鋒進行均勻地燒紅,然后進行浸泡;在刀面制作波紋。把刀浸泡在當?shù)孛麨椤澳Ч硭钡募t鹽水中,三至四小時后,拿出來晾干。這樣反復進行三四次,大概經(jīng)過一個多月,打成的刀就會自然顯現(xiàn)出水波紋、彩虹紋、火焰紋這三種刀面波紋;用木頭制作刀把。外面用魚皮(過去也用蛤蟆皮)包起來,護架前后由兩個固架等6個部位組成,經(jīng)焊接使刀把牢固,再配上精致的刀鞘,一把價值不菲的易貢藏刀就制作出來了。
打制藏刀需經(jīng)過這11個步驟20多道工序,制作過程十分漫長不易,但村民們傳承有序、技術熟稔。西洛告訴記者,易貢藏刀藏語為“易貢波治加瑪”,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最大的特點是刀長、刀細、輕便、鋒利無比、從來都不會生銹、波紋永存。聽村里的老人們說,易貢藏刀因鐵礦石獲取艱難,鍛制時間長久等因素,數(shù)量稀少,成為舊西藏上流社會推崇的寶刀。
但易貢的傳奇故事,從來都不止藏刀。
1993年,一個偶然事件讓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美麗秘境。當時,易貢幾個在山上打獵的農(nóng)民在人跡罕至的若果冰川海拔4100米處,發(fā)現(xiàn)一架墜機和3具遺體,后經(jīng)確認,為1943年冬墜毀的“駝峰航線”運輸機和機組人員遺骨。二戰(zhàn)時期開辟的“駝峰航線”,是盟國為給中國輸送戰(zhàn)略物資而開辟的“空中生命線”。通過這條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zhàn)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zhàn)爭物資。航線經(jīng)過的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駝峰,故名“駝峰航線”。
這個發(fā)現(xiàn)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后來易貢群眾又積極幫助尋找遇難飛行員遺骸,中美兩國還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美軍飛行員遺骸交接儀式,成為中美關系史上一段動人的篇章。
二戰(zhàn)時的“駝峰傳奇”,以這樣的方式在易貢刻下痕跡。
易貢茶場內(nèi),還有另一個傳奇——將軍樓。這棟不算很大的小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的辦公地,也是當時第十八軍軍部的所在地。
解放軍進藏,不光留下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更把光明和希望帶到了易貢和全西藏,從此,五星紅旗在這里的雪山和林海之間高高飄揚,成為易貢峽谷最動人的色彩。
這也是易貢最打動人心的傳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