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北阜平馬蘭村:“紅色山村”舉辦“森林音樂會”
位于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的晉察冀日報社舊址?!巫雍?攝
中新網保定6月22日電 (記者 呂子豪)“自1997年至今,鄧拓之女鄧小嵐一直往返于北京和馬蘭村之間。近年來,在她的發(fā)起和幫助下,村里搞起了紅色旅游,建起了馬蘭小樂隊,2013年舉辦了首屆森林音樂會。”今年42歲的馬蘭村黨支部委員梁林江說。
馬蘭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西部深山區(qū),由馬蘭、坡山、上莊等22個小自然村組成。
據梁林江介紹,馬蘭村是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日報社舊址所在地。1937年,鄧拓赴任晉察冀邊區(qū)《抗敵報》社長兼主編。1940年11月7日,《抗敵報》改名《晉察冀日報》,鄧拓任總編輯、社長。在馬蘭村,鄧拓及報社工作人員在日軍掃蕩中邊游擊邊辦報達10年之久,創(chuàng)造了用“八匹騾子辦報”的奇跡。這期間,鄧小嵐在馬蘭村出生,直到3歲才離開。為紀念此間的艱辛歲月,鄧拓曾寫《燕山夜話》,署名“馬南邨”,便是“馬蘭村”的諧音。而當年的報社舊址,就在馬蘭村正中間一處緊鄰山坡的小院中。
馬蘭村晉察冀日報社舊址之“印刷室”?!巫雍?攝
走進“晉察冀日報社舊址”看到,坐落于北、西、南的幾間磚石結構的老屋門口,分別掛著電訊收發(fā)室、印刷室、機房字樣的門牌,老屋門窗破損,屋內陳設簡單。對面的展覽室內,陳列展示有《抗敵報》、《晉察冀日報》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的歷史資料和圖片等。
梁林江稱,1997年,鄧小嵐第一次回到馬蘭村,看到村里的貧窮落后狀況后,決定盡最大力量幫助村民和留守的孩子們。近些年,她為村里翻建校舍,修路種樹,改建水沖式廁所,資助貧困戶和貧困學生,支持村里搞起了紅色旅游。她為馬蘭小學捐獻小提琴、手風琴等樂器,義務為學生們上課,組建了馬蘭小樂隊,讓孩子們把著名音樂人阿里創(chuàng)作的馬蘭村村歌《美麗的家園》唱到了中央電視臺和北京春晚的舞臺。2013年8月,由鄧小嵐發(fā)起,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的首屆“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馬蘭森林音樂會”在村邊山谷中上演?!敖衲?月,將舉辦第四屆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馬蘭森林音樂會”。
梁林江兒時記憶中的馬蘭村都是土坯房、土路,下雨后遍地泥濘不敢出門。家家在臨街建廁所、豬圈,到了夏天,整個村都是臭烘烘的氣味。村民人均幾分地,收入僅夠維持日常生活?,F(xiàn)在的馬蘭村,有790多戶、2388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517戶、1472人。截至2018年底,該村有229戶、538人未脫貧。
馬蘭村村邊綠樹掩映下的“晉察冀日報社革命烈士墓”。 呂子豪 攝
“政府正對村民的房屋進行改造提升,青磚灰瓦,外墻加保溫層,房內設計廚房、廁所、地暖、熱水器,統(tǒng)一污水處理。此外,14棟7層帶電梯的馬蘭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樓已基本完工,可安置其余21個村的580多戶村民,人均分配住房25平方米,村民不用掏一分錢。”駐馬蘭村第一書記、河北銀行保定分行副行長蔣鐵強說。
69歲的王士平退伍后一直住在馬蘭村,兒子因車禍去世后,他和老伴及15歲的孫子共同生活?,F(xiàn)在,他家已經住進了政府幫助改造后的新房:6間大磚房寬敞明亮,地磚、地暖、獨立衛(wèi)生間,電視、電扇等一應俱全,“2畝多土地流轉給了養(yǎng)豬場每年收入2000多元,貧困戶無償入股香菇種植大棚每年分紅2470元,縣扶貧辦幫助村民貸款10萬入股阜平縣國有公司每年分紅5000元,每月有低保、退役軍人補助,孫子上初中有貧困生補助,很知足啦!”
據蔣鐵強透露,為實現(xiàn)村民在家門口致富、就業(yè),政府配套建設了63個食用菌大棚、7個木耳大棚;北京市西城區(qū)金融街街道辦事處和新街口街道辦事處共投資450萬人民幣的“蜂蜜灌裝廠”正在籌建中。
已基本完工的馬蘭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樓?!巫雍?攝
阜平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1931年建立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阜平蘇維埃政府,1937年建立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鄧拓(1912年-1966年),福建人,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當代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等職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