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_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_日本 欧美 国产中文字幕_午夜中文乱码福利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民生

國臺辦:海峽論壇成今年臺灣參與人數最多的兩岸交流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12: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30日電 國臺辦30日舉行例行發(fā)布會,發(fā)言人馬曉光介紹第12屆海峽論壇取得的各項成果,他表示,盡管受到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12屆海峽論壇仍順利舉辦,大批臺胞踴躍參加各項活動,正如汪洋主席發(fā)表視頻致辭中所指出的那樣,兩岸民眾交流意愿真誠強烈,任何勢力無法阻擋。

  馬曉光說,歸納起來,本屆論壇的主要成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論壇匯聚兩岸同胞共襄盛舉,成為特殊形勢下最大規(guī)模民間交流“大舞臺”。據不完全統(tǒng)計,約2000名臺胞參加了論壇的各項活動,9萬名島內臺胞線上收看論壇大會,成為今年疫情發(fā)生以來規(guī)模最大、臺灣參與人數最多的兩岸交流活動。

  二是論壇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流模式,邁入兩岸交流“云時代”。本屆論壇廣泛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突破疫情和人為阻撓帶來的不利因素,46場系列活動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達34場。兩岸青年通過“云辯論”“在線知識競賽”“云上創(chuàng)意PK”碰撞智慧火花;兩岸“云祭祀”“云端晚會展演”“云展覽”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兩岸各界從“面對面”到“屏到屏”,“云簽約”“云招聘”“帶貨直播”激發(fā)出合作發(fā)展的激情。

  三是論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相通,共乘融合發(fā)展的“云快車”。兩岸各界圍繞經濟合作、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基層交流等議題,共憶抗擊疫情、共揚中華文化、共推應通盡通、共謀融合發(fā)展,取得可貴成果?!霸普衅浮睘榕_灣青年提供1300多個就業(yè)崗位;“云簽約”促成80多個經貿項目對接,總投資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各類線下簽約項目總額近110億元人民幣。

  四是論壇受到廣泛關注,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幾天內,相關活動視頻播放量超過了4億,島內網絡和社交媒體報道了3000多條,評論超過13.1萬條。

  馬曉光稱,主辦單位委托他借今天發(fā)布會的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論壇工作的兩岸各界朋友轉達衷心感謝。

  另外,有記者提問,針對新黨主席吳成典在出席海峽論壇時呼吁要一起推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臺陸委會對此宣稱,將啟動所謂“行政調查”,請問發(fā)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表示,新黨一貫追求國家統(tǒng)一、民族復興,主張兩岸和平統(tǒng)一。早在去年8月舉行的黨情大會上,新黨就公布了關于“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八點倡議。吳成典主席在出席論壇期間重申了新黨的一貫立場,提出希望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追求和平統(tǒng)一的理性主張,這是正義之舉。

  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一面操縱和放任各種“臺獨”分裂言行,一面編織“莫須有”的罪名,極力壓制島內主張統(tǒng)一的聲音,干擾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大肆制造“綠色恐怖”和“寒蟬效應”,刻意升高兩岸對立。這種拙劣的政治操弄不得人心。

  還有記者提問指,日前,花蓮阿美族青年楊品驊在海峽論壇演講說“我是中國人”,隨后臺灣“原民會”表示,臺灣原住民不是炎黃子孫,請問發(fā)言人有什么看法?

  馬曉光稱,所謂的“原委會”,是民進黨當局的下屬機構。民進黨當局瘋狂阻撓破壞兩岸交流,煽動制造兩岸對立對抗,這個機構的負責人講這樣的話一點也不奇怪。但他為民進黨當局代言并不能代表包括阿美族群在內的少數民族同胞。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構成的命運共同體,各民族成員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兩岸同胞都應該以屬于中華民族而驕傲。

  記者繼續(xù)提問,阿美族臺青參加海峽論壇因說“我是驕傲的中國人”被島內輿論攻擊,這并非首例,現在很多臺灣人都感覺自己好像是“夾心餅干”。民進黨當局的“反中”政策也讓臺灣民眾來大陸發(fā)展感到很有壓力。請問針對在大陸發(fā)展和有意愿來大陸發(fā)展的臺灣民眾,大陸方面是否在心理或政策上有更多的幫助?

  馬曉光說,在對臺大政方針上,我們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我們愿意為包括臺灣青年在內的廣大臺灣同胞來大陸發(fā)展提供同等待遇,讓他們更便利地分享大陸發(fā)展成果。兩岸交流40年來的事實證明,兩岸同胞交往越多,越有利于消除隔閡,越有利于增進了解。增加溝通、增進認同,這是個好事情。到底是誰在給臺灣同胞設置障礙;誰動輒把兩岸正常交流泛政治化、扣“紅帽子”;誰操縱自己豢養(yǎng)的網軍,批倒批臭、惡意攻擊,甚至動用司法手段進行處罰,大家看得很清楚。誰在刻意制造臺灣民眾的“夾心”狀態(tài),誰就是罪魁禍首。

  馬曉光強調,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31條”“26條”等一系列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給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這一點不會變。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