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分子全景首次繪出
我國科學家歷時6年時間,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大規(guī)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完成了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制工作,相關研究論文7月9日發(fā)表在《細胞》雜志上。
蛋白質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執(zhí)行者,也幾乎是所有藥物的作用靶點。系統性研究細胞、組織等生物樣本中所有蛋白質特征的學科,即蛋白質組學,已逐漸成為生物醫(yī)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因此,全景繪制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于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深入認識,疾病診斷生物標志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fā)現,以及實現更精準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療方案的制訂等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該研究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研究員團隊聯合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賀福初院士團隊、汪宜研究員團隊,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程書鈞院士、肖汀研究員團隊,上海交通大學李婧教授等團隊合作完成。
在研究中,科研人員對103例臨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組織進行了蛋白質表達譜和磷酸化翻譯后修飾譜的深度解析,最終共鑒定11119個蛋白產物和22564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同時整合臨床信息和基因組特征數據分析,深度構建了基于蛋白質組的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研究不但首次從蛋白質水平系統描繪了肺腺癌的分子圖譜,而且發(fā)現了與病人預后密切相關的分子特征,特別是發(fā)現了中國人群肺腺癌TP53和EGFR兩個主要基因突變人群的蛋白質分子特征。
另外,科研人員通過進一步利用蛋白質組表達譜數據,將肺腺癌分為3個蛋白質組亞型(Ⅰ型、Ⅱ型、Ⅲ型)。其中,Ⅰ型與細胞代謝和腫瘤微環(huán)境密切相關,臨床信息顯示該型主要為臨床早期人群,預后最為良好;Ⅲ型與細胞穩(wěn)態(tài)及增殖密切相關,其主要為臨床中后期人群,呈現出腫瘤分化程度較低,基因突變負荷較高等特征,預后最差;Ⅱ型則是Ⅰ型和Ⅲ型的過渡狀態(tài),這部分人群預后程度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間。
在研究中,科研人員還篩選到27個具有血清學檢測價值的肺腺癌潛在預后標志物及若干個針對肺腺癌以及其特定突變亞型的潛在藥物靶標。通過對代表性標志物HSP 90beta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獨立人群的血漿樣本確證,發(fā)現其蛋白質濃度與肺腺癌不良預后密切相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