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fā)布2022年消費投訴分析
食品類投訴明顯增長、老年消費忽悠多、教培機構退費難……1月10日,安徽省消保委發(fā)布2022年投訴分析,全年共受理各類消費投訴23000余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300多萬元。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
2022年,安徽省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3386件,已解決22355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308.93萬元。根據投訴性質分析質量、售后服務、合同、價格、安全占據了消費者投訴的前5名;根據投訴商品分析,食品類、日用商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服裝鞋帽類、交通工具類占據了前5名;根據投訴服務分析,生活、社會服務類、銷售服務、文化、娛樂、體育服務、教育培訓服務、房屋裝修及物業(yè)服務排名前5。
食品類投訴增長明顯
2022年,全省共受理食品類投訴4215件,占全年投訴總量29.73%,相較于2021年的3092件,上漲了36.32%。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的質量、安全、價格、虛假宣傳等方面。食品中夾存異物、超過保質期、原料摻假變質、食品包裝標識甚至是廣告宣傳等多個方面問題突出。
省消保委表示,食品類投訴的種類復雜多樣,食品本身具有衛(wèi)生、保質期限等特殊屬性,很多問題都是在拆包后才能發(fā)現(xiàn),消費者就存在舉證困難,雙方責任難認定,給調解帶來了難題。經營者在日常經營中也要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地把控,有關行政部門也要加強監(jiān)管,加大對經營者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廣大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驗,理性消費,不斷增強依法維權意識和能力。
售后服務滿意度低
消費者王某于2021年1月在某品牌手機專賣店購買了某品牌手機,使用期間外屏不慎摔碎,但不影響手機使用。今年1月份手機主板損壞,導致無法開機,因仍在“三包”期內,遂聯(lián)系客服維修,卻被告知必須先自費維修外屏后,方可給予免費更換主板。王先生認為該要求不合理,希望不修外屏,給予更換主板無果。后經消保委投訴站調解,手機售后服務商與王先生協(xié)商處理。
2022年,全省消保委受理售后服務類投訴4848件,位居投訴性質前列,比前一年度上升了30.08%。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售后服務的內容應事先告知消費者,免費與自費維修項目也應該事先告知消費者,尊重消費者意愿,不能人為設置服務障礙。企業(yè)應加強售后服務人員個人素養(yǎng)及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售后服務質量,充實售后服務內容,完善售后服務程序,規(guī)范售后服務管理。
格式條款多不公平
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經常會遇到需要簽訂合同的消費活動。很多商家為了規(guī)避自身責任,在訂立的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中設置不公平內容和霸王條款,其目的通過格式條款免除自身法定義務、賠償責任、違約責任,或加重合同相對方的責任,以及排除合同相對方知情權和解除合同的權利等。這樣的不公平格式條款合同經常出現(xiàn)在商場超市、餐飲服務、攝影婚慶、健身服務、駕駛培訓、停車服務、裝飾裝修服務等重點消費領域中,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中消協(xié)今年發(fā)布的《“不公平格式條款”消費者認知及線索征集調查報告》顯示,87.88%的消費者遇到過不公平格式條款。遇到不公平格式條款后,超七成消費者仍會選擇繼續(xù)交易,主要原因在于經營者過于強勢,消費者被迫同意格式條款內容,否則無法繼續(xù)交易。對此,省消保委建議相關主管單位對經營者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相關行業(yè)的合同行為,引導經營者規(guī)范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建立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治理長效機制。
老年消費領域忽悠多
2022年8月2日,消費者蘇先生反映其母親在某農副產品銷售部購買了24罐駱駝奶粉,共花費12000元,商家稱駱駝奶有治療糖尿病功效,存在虛假宣傳,要求商家退貨退款未果,請求消保委幫忙處理。后當?shù)叵N褪袌霰O(jiān)管部門現(xiàn)場進行檢查,工作人員提醒商家不得向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宣傳食品有治療功效。最終雙方經協(xié)商,商家退貨退款6000元。
當前,老年人在購買劣質保健品、被推銷免費低價旅游、虛高回報理財、投資養(yǎng)老項目、網絡購物等領域的投訴問題較突出。老年消費領域仍有少數(shù)不法分子,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手段也不斷翻新,需要社會各方力量推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共同促進消費公平。
培訓機構退費難
2022年,因為疫情反復,教培機構無法正常上課,違規(guī)收費、退費難、卷款跑路問題頻發(fā),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投訴主要集中在退費問題上,經營者不按合同約定退費、不按時退費,或者同意退費,在退費計算余額及程序上人為設置障礙。
某知名培訓機構突然資金鏈斷裂,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將培訓費用退還給消費者,導致全省大量的消費者投訴。目前這類投訴正在積極地溝通協(xié)調中,該培訓機構已根據培訓費用的金額作出分期償付培訓費用的方案,部分同意該方案的金額消費者已拿到首期退款。
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多了解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資質、財務等情況;對于培訓機構的口頭承諾,應進行書面約定,保留好宣傳資料等相關證據;對“包報名、包通過”“不通過即退費”等承諾應當理性看待。行業(yè)主管部門要對現(xiàn)有各類培訓機構劃清監(jiān)管責任,明確監(jiān)管主體及其職責,出現(xiàn)問題后各相關部門間應協(xié)同治理,加大對培訓機構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保障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
直播帶貨問題突出
“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非?;馃岬囊环N新興購物方式,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很多商家、個人紛紛通過各大網上直播平臺帶貨銷售商品。直播中商家“刷單炒信”、售后服務保障不力,網絡主播欺騙誤導消費者、價格欺詐等問題突出。
2021年12月底,宣城市寧國市消保委接到吉林省消費者陳某的投訴,反映其在某平臺購買珍珠,該直播團隊為了賣出貨物,在直播間演出了一場“中年婦女得了癌癥,求主播幫助賣珍珠”的劇情。由于故事情節(jié)很曲折感人,消費者大受感動,就購買了珍珠,但戴了幾個月,發(fā)現(xiàn)商家珍珠以次充好,涉嫌誘導消費,要求退貨退款。后經調查,出售珍珠商家的注冊地在寧國,發(fā)貨地在杭州,商家將商品交給某直播平臺,由直播平臺安排主播賣貨。最終經過協(xié)商調解,商家同意退還消費者的貨款。
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直播選購商品時要貨比三家,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判斷,切勿盲目消費,謹防虛假優(yōu)惠等各類消費陷阱;盡量在官方旗艦店或是在信用度高口碑好的直播間購買商品;保存相關購物記錄(例如該產品直播時的廣告宣傳及時截屏、支付憑證等);商品質量不合格、與廣告宣傳不符等問題,應及時與商家溝通,協(xié)商不成,可以申請平臺介入。同時也可以向消保委或市場監(jiān)管部門進行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