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隨手拍”中的共治潛力
快遞小哥送件間隙,發(fā)現(xiàn)樓道有雜物堆積,隨手拍下,將問題及位置發(fā)送到微信群,不到倆小時,此處就被清理干凈。據報道,通過發(fā)動快遞小哥“隨手拍”,北京市大興區(qū)清源街道平均一周能解決30多項社區(qū)隱患。
“隨手拍”調動了快遞小哥的積極性,更讓我們看到,其實大家身邊還有很多治理潛能可被激發(fā)。以清源街道為例,活躍在該轄區(qū)的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有近千人,他們流動在與居民接觸的第一線,熟悉這里的人情、地情。哪兒堆積雜物,誰家私搭“飛線”,消防通道暢通與否,他們“門兒清”,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對提升社區(qū)治理效能大有裨益。
基層大事小情千頭萬緒,紛雜問題無不需要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尤其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集中于“最后一米”的矛盾問題不少,有必要將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微力量”充分用起來。一方面,他們是治理力量的有益補充,很多時候還是問題的第一發(fā)現(xiàn)者;另一方面,參與治理的過程也是激發(fā)主人翁責任感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場積極的雙向奔赴。在清源街道,“隨手拍”可以賺積分兌獎品,還能享受公益理發(fā)等服務,用小哥的話說:“拍著拍著”就融入到了這個社區(qū)、這座城市。
以共治推動共享,以共享反哺共建。過去我們講共治,著眼點更多是居民這一主體。而今,快遞小哥等流動性較強的“新市民”也有更多機會參與其中,無疑為社區(qū)共治打開了新思路。眼下,類似探索正在北京各社區(qū)廣泛開展,比如,外賣騎手報名“小巷管家”,參與胡同治理;再如,網約車司機兼職“網格員”,參加社區(qū)周末大掃除活動,等等。與之同時,為了調動大家參與積極性,一些地方還專門設立“歇腳驛站”、完善激勵機制,都是值得借鑒的好辦法。
歸屬感就是幸福感、獲得感。這一層面上,共治其實是一個紐帶,將各種“微力量”凝聚起來,推動的是個體融入共同家園、共建宜居城市。這體現(xiàn)著治理水平,更彰顯著城市溫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