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千店妙中軸 北京老字號等你打卡
鼓樓的炒肝、銀錠橋的涮肉、前門的烤鴨……北京85后“好吃嘴兒”李靈隱今年種草打卡了十多家中軸線餐廳,她說:“中軸線不僅有歷史古跡,這里的文化和煙火氣同樣迷人?!?/p>
對于北京城而言,中軸線是歷史文化之軸,也是美食之軸、生活之軸。隨著知名度的提升,它也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增長亮點之一。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在北京餐飲堂食消費TOP10商圈中,中軸線輻射商圈占據4席。
近年來,北京市以中軸線為載體,不斷豐富消費業(yè)態(tài)。日前,在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支持指導下,“百味千店妙中軸”北京中軸線餐飲文化市集活動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先農壇)落地舉辦?;顒悠陂g,北京烹飪協(xié)會攜手美團及中軸線上的老字號、特色商號代表等打造了線上線下中軸文化市集,通過大眾點評App互動話題、必吃套餐推薦、中軸美食地圖打卡等,激發(fā)更多市民游客體驗中軸,以美食助力北京中軸文化傳播。
“百味千店妙中軸”活動,以沉浸式場景還原中軸線餐飲文化,為廣大市民游客呈現了精彩的美食文化盛宴,成為市民游客了解和體驗中軸線餐飲文化的載體。活動現場展示了餐飲美食技藝絕活、捏面人、非遺技藝搟燒麥皮等,仿膳飯莊、都一處、南來順、正陽門飯莊等單位的非遺傳承人還表演了精湛的烹飪技藝,引得來往市民游客駐足品嘗。
此次餐飲文化市集活動中,全聚德、仿膳、來今雨軒、烤肉季、錦芳小吃、小腸陳、南來順、都一處、護國寺小吃、茶湯李、萃華樓、馬凱餐廳、三元梅園等22家中軸線餐飲商戶,面向市民游客提供了上百種特色美食、非遺技藝。同時,張一元、紅星二鍋頭博物館、燕京啤酒集團也在現場展示了獨具北京特色的茶飲和酒文化。
在活動現場,北京老字號牛街·興順齋的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興順齋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今年推出的兩款豆汁兒冰激凌受到了不少市民游客的追捧?!拔覀兩啼伒闹鳡I產品為豆汁、牛羊肉等,現在我們創(chuàng)新推出了原味豆汁兒冰激凌和海鹽豆汁冰激凌,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老北京豆汁的受眾群體比較小,很多年輕人不能接受或者不想去嘗試,因此我們就研發(fā)了豆汁兒冰激凌,在研發(fā)過程中不斷調整甜度、咸度和豆汁配比等,歷時一年多才研發(fā)出這系列產品。目前,產品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歡迎,這也是我們將老北京傳統(tǒng)美食傳承下去的一種方式?!?/p>
與此同時,另一側展位前的麻醬糖餅冒著香氣,令人垂涎欲滴,在北京老字號馬凱餐廳,麻醬糖餅是這里的網紅必點美食。馬凱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麻醬糖餅的用料和制作都十分考究,入口時紅糖淡淡的甜味和濃郁的芝麻醬香配合得恰到好處。平時有很多人都會專程到餐廳的外賣窗口排隊購買,今天在市集現場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駐足品嘗。
從紫禁城垂涎欲滴的宮廷美食,到熱氣騰騰的特色小吃,再到滿滿異域的國際風味,幾百年來,中軸線始終與美食相依相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共同記憶,更延續(xù)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為打造中軸景致與飲食文化的交融體驗,一些“中軸美食”對原有包間、景觀位進行了升級改造,并通過線上平臺吸引一眾消費者前來拔草。對一直致力于中軸線文化弘揚的全聚德前門店來說,中軸線帶來了不少人氣,依托中軸文化全新打造的“中軸食禮”文創(chuàng)體驗店,推出“齊活兒”下午茶和京式點心伴手禮,暑假高峰期需排隊兩三個小時,堪稱“一座難求”。
與故宮僅一墻之隔的來今雨軒茶社,依然完好保留了當年的建筑格局。以文載道、以茶會友,李大釗、魯迅、茅盾、葉圣陶……都曾是來今雨軒的“座上客”。如今,隨著中軸線餐飲文化的傳播,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子成了更多食客打卡體驗的熱門單品。
“登上二樓把什剎海美景盡收眼底。”在大眾點評上,有人如此評價鴉兒李記銀錠橋店,“中軸景觀”是這家人氣火鍋店的一大亮點。“很多消費者會在評價菜品口味的時候,把銀錠橋、什剎海等中軸線景色寫進推薦理由,幫我們講好美食背后的中軸文化,這也從線上為我們帶來了更多關注和客流?!兵f兒李記銀錠橋店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在“中軸線餐廳”里邊賞美景邊吃美食,正在成為人們打卡中軸線的新選擇。今年以來,大眾點評網友搜索“中軸美食”的搜索量同比激增48倍。從美景到美食,從老字號到新國潮,一張張極具特色的“中軸線”名片,不斷帶動京城文旅“出圈”。美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文旅消費規(guī)模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90%。其中,北京餐飲堂食異地游客消費額位居全國第一。
北京烹飪協(xié)會會長云程表示,此次活動是北京中軸線餐飲系列推介活動之一,未來,“百味千店妙中軸”將持續(xù)推廣,并借助美團等數字平臺,幫助更多中軸線上的商戶挖掘展示品牌與中軸線相關的美食套餐、歷史典故等,讓更多消費者看到“中軸美食”,尋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的北京餐飲故事。(見習記者 史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