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京城的老會館,“活”啦!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
光明日報記者 殷泓 張景華
秋日里的北京城,是金色的。金色擁裹中的京城胡同,以往,靜是主基調。瞧嘛,汪曾祺筆下北京胡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p>
不過,如今你再漫步北京的胡同,曲徑通幽的古樸四合院,總會傳出縷縷戲音——氣韻頓時生動起來。
讓胡同“生動”起來的,是點綴其間“活”起來的會館。
顏料會館、正乙祠(銀號會館)、湖廣會館、臨汾會館、臺灣會館、安徽會館、福州新館……這些承載歷史記憶的會館,是北京獨特的文化遺產。如今,京劇、昆曲、評劇、北京曲劇、民樂在這里輪番上演,雕梁畫棟間縈繞的音符,撣去塵埃,不獨喚醒了這些沉睡已久的“老房子”,也讓那些很有些年頭的國粹活蹦亂跳地走進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
今年的中秋夜,史家小學五年級學生李依澤,過得與往年很不一樣。
隨媽媽一起走進有300多年歷史的“中國戲樓活化石”——正乙祠,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戲臺頂上高高的木雕花罩迷住了。更讓她意外的是,這平生第一次接觸昆曲,演員卻不在戲臺上。
粉墨登場,行腔婉轉,顧盼生輝……一曲《牡丹亭》,就在會館中庭上演。觀眾在旁或坐或站,靜靜欣賞。青磚灰瓦、明月當空,“杜麗娘”舉手投足衣袂可及,婉轉低唱近在耳畔……觀眾前所未有地融入其中。
20分鐘的演繹,轉瞬即逝,觀眾皆感意猶未盡?!昂妹溃 崩钜罎杀簧钌钫鸷沉?。
這個中秋夜,除了昆曲體驗,李依澤還在正乙祠親手做了月餅、畫了兔兒爺……她愛上了這個既能聽戲又能玩耍的老房子。
自2021年9月以來,涵蓋戲曲、曲藝、民樂、魔術、雜技等多種藝術門類的演出在京城多個會館輪番上演。名劇名家名段與歷史建筑相得益彰。
同李依澤一樣,通過“會館有戲”,愛上“活”起來的京城會館的人,越來越多。
散落在京城各處的會館,如同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散發(fā)著獨特的歷史文化之光。
“敦親睦之誼,敘桑梓之樂”,明清以來,各地會館匯聚京城,為來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經商、寓居的旅人提供食宿之便,同時也將地方戲劇、方言、飲食、習俗等引入京城。自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至1949年,北京興建的會館共計647處。
然而,歲月如梭,曾經車水馬龍的京城會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有的只聞其名,舊址已無處可尋;有的則成了大雜院,建筑主體大部分損毀,私搭亂建嚴重;有的雖掛上“文保”牌,卻人跡罕至滿目蕭條……
如何讓沉睡的會館舊址“活”起來?如何讓這些文化遺產重新煥發(fā)光彩?北京打破常規(guī),用活化利用會館舊址來探路。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后孫公園胡同的安徽會館,是舊時京城最大的會館。這里,曾是京城有名的四大戲樓之一所在地,亦是京劇的發(fā)祥地?!叭龖c、四喜等四大徽班,都曾借住安徽會館。三慶班名角陳長庚、劉趕三等常在此演出,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也曾經在此登臺。”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王學偉介紹。
過去,安徽會館曾被工廠、民居所占用,建筑一度破損嚴重。而今,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徽會館,中、東、西三路庭院中最具特色的中路建筑,經過騰退、完成修繕,重獲新生。
修繕一新的戲樓上,京劇名段連演不輟,讓人不禁遙想當年洪昇創(chuàng)作的《長生殿》在此上演的盛況;古色古香的文聚堂中,戲曲講座、非遺展示、文化沙龍輪番開展。
“周末帶孩子去探訪北京城里不同特色的會館,是今年我們家新的休閑方式。”打開手機,許薇向記者展示她所關注的“正乙祠戲樓重啟”“顏料會館”“福州新館”等多個會館的公眾號。一有感興趣的演出預告上線,她就會第一時間預約“搶票”。
“會館的演出都是‘小而精’,觀眾人數有限,每次都得拼手速呢?!痹S薇笑著說。
“各具特色的會館,正成為多風格的建筑形態(tài)、多樣態(tài)的沉浸體驗所建構的演藝新空間?!痹谥袊鴳蚯鷮W院國際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看來,它的出現(xiàn),讓表演藝術以另一種方式走進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從而滿足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戲曲、民樂在會館這樣的新空間上演、奏響,為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不僅如此,“活”起來的會館,將活力引向周邊,以打造會館演藝新空間為基點,鏈接周邊演藝、旅游、文化服務等資源,積極培育、孵化新功能。
來湖廣會館看戲的游客,沿著“探訪湖廣會館的前世今生”微旅行線路,還能進一步探訪周邊的福州新館、京華印書局、1920藝術咖啡館等場所,將文化體驗升級翻倍。
生活在會館周邊的百姓也從“活”起來的會館中受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顏料會館與周邊的臨汾會館、汀州會館、春風習習雜志圖書館、三里河公園等貫通風格、關聯(lián)場景,市民不僅能在前門地區(qū)逛胡同、賞美景,還能走進會館舊址聽戲觀演、看展讀書。滿眼皆是景,充耳便是曲,生活在周邊的市民笑意盎然。
“我們正努力探索歷史文化傳承發(fā)展的‘北京路徑’?!北本┦形N⑿麄鞑坎块L莫高義強調,要加強文物價值深入研究和展示傳播,推動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盎睢逼饋淼臅^,不僅開拓了文物古建保護利用新模式,而且為市民生活帶來更多文化精品,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嶄新渠道?!拔覀儗⒊掷m(xù)推進有機更新,落實減量提質要求,下足‘微改造’的‘繡花’功夫,既改善人居環(huán)境,又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融為一體。積極探索‘會館有戲’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機制,以‘老北京新氣象、老胡同新生活’保障首都功能、增進群眾福祉?!蹦吡x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光明網評論員:縮短專業(yè)教育與行業(yè)發(fā)展時間差
- 十年間進出口增長超56% 雙向投資穩(wěn)居世界前列 高水平開放鋪展恢宏畫卷
- 堅決果斷落實科學精準防控政策——多地疫情防控舉措觀察
- 堅決果斷落實科學精準防控政策——多地疫情防控舉措觀察
- 超8000億元水利建設投資是怎樣完成的——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解析今年前9月水利建設投資
- 保鏈穩(wěn)鏈重在精準施策
- 讓綠色低碳消費成全民風尚
- 觀星、拍星成新興旅游項目 星空經濟如何保證規(guī)范、科學和特色?
- 10月11日起,中國國家博物館臨時閉館
- 全面推進社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引發(fā)觀眾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