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十年來 基礎測繪能力顯著提升 地理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9月19日上午10時,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介紹,十年來,基礎測繪能力顯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轉型發(fā)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我們修訂了《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確立了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服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fā)展、生態(tài)保護和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工作定位。編制實施了《全國基礎測繪地理信息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等,形成了新型測繪體系建設、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戰(zhàn)略轉型、地理信息產業(yè)和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測繪地理信息安全服務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基礎測繪數據獲取和保障能力持續(xù)提升。我國國產衛(wèi)星遙感數據獲取能力顯著提高,十年間,國產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獲取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十年前,我們的高分影像都要采購國外衛(wèi)星。目前,僅自然資源部作為牽頭主用戶的國產在軌衛(wèi)星就達到了25顆。我們實現了對全部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2021年,我們提供的測繪成果有46.3萬幅,打個比方,所有這些測繪成果可以覆蓋我們全部國土20遍。全國衛(wèi)星導航定軌基準服務系統(tǒng)已經全面建成,實現向全社會提供厘米級實時的導航定位服務。我們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時空數據庫、新一代全國數字高程模型、實景三維中國和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等,這些技術工作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統(tǒng)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板。
三是測繪地理信息支撐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力有效。測繪地理信息成果有力支撐了經濟普查、國土調查、污染源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有力推動了政府治理數字化改革。基于地理位置、導航定位的空間數據服務,有力促進了現代物流、自動駕駛、共享經濟等新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地理信息產業(yè)總產值從2011年的1500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500多億元,十年間增長了4倍。另外,應急測繪保障被稱為“災區(qū)上空的眼睛”,為核實災情、精準組織救援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地理位置,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年間,自然資源部先后為200余次重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fā)公共事件處置提供了保障服務。通過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應急測繪快速響應機制。以四川瀘定“9·5”地震救援為例,我們在震后3小時,就向前方指揮部提供了現場指揮地圖,同時緊急調集14顆衛(wèi)星連續(xù)7天進行編程拍攝,也就是定向定點定時的拍攝,以便于及時在救援過程中更新指揮地圖。我們迅速派無人機,獲取了震區(qū)0.3米分辨率的雷達影像。對于邊遠地區(qū),由于道路中斷,地面救援難以到達的地方,我們及時獲取了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為搶通道路、搜救人員提供及時精準定位服務,為救援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這套機制還要在現在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提供服務。
下一步,將牢牢把握支撐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要求,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