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非遺皮影戲里的“雙向奔赴”
新華社蘭州電(記者任延昕 梁軍 張睿)伴著皮影藝人悠揚激越的唱腔,30多名大學生圍坐一圈,奏響嗩吶、四弦、梆子等樂器。幕布后,負責挑簽的女孩們隨著樂聲交換走位,皮影在幾個木桿的操縱下輕盈跳躍。
這是甘肅省隴東學院皮影非遺培訓班的授課日常。除了幕前演唱的71歲皮影藝人劉愛幫,這臺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表演者均為在校大學生。
環(huán)縣道情皮影起源于漢代的道情說唱,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劉愛幫的老家在環(huán)縣虎洞鎮(zhèn)劉解掌村,14歲他拜師學藝,成為一名皮影藝人。
他年幼時,每逢環(huán)縣各村落舉辦廟會,村民們都會請皮影戲班來唱戲。每次開戲之后,大人小孩圍坐臺下,很多人從頭看到尾。
在沒有電視和手機的年代,皮影戲曾是當?shù)睾苁軞g迎的民間文娛活動。但隨著廟會演出市場萎縮,唱戲早已不能養(yǎng)家糊口。皮影藝人們紛紛轉行,年輕人對拜師學藝更是毫無興趣。
“現(xiàn)在大家的文化生活豐富了,聽戲看戲的人少了。在農村,我已經招不到徒弟了?!眲蹘驼f。
2020年,隴東學院將道情皮影戲引入課堂,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教材編寫、劇目創(chuàng)新等方面著手,推動道情皮影藝術在校內的教學。
劉愛幫也從民間藝人變成大學外聘教師。如今,他每周要上兩節(jié)道情皮影教學課,他的徒弟也從“招不到”變成“多到記不全名字”。
20歲的張亮是音樂學院的大三學生。上大學前,她只在電視里看過皮影戲。大一那年,她成了皮影非遺培訓班的第一批學生之一。
主修古箏的她通過每周兩節(jié)皮影課,接觸到更多民間傳統(tǒng)樂器,學習了皮影戲的唱腔,還成了幕后挑簽的主力。去年,她和同學們一起參演的創(chuàng)新皮影戲《隴原第一槍》公演成功,并獲得了第十屆敦煌文藝獎。
張亮想著大學畢業(yè)后,當一名音樂老師?!拔乙哑び皯蚪探o我的學生,讓更年輕的一代不再錯過這些精彩?!?/p>
除了針對音樂專業(yè)學生開設的道情唱腔、皮影戲表演等課程,隴東學院還有涉及美術等領域的皮影雕刻選修課,面向校內更多專業(yè)的學生開放。
21歲的美術學院大三學生邱琪選修了“皮影雕刻與敷色”課程。8歲時,她第一次在家鄉(xiāng)隴南市康縣看到皮影戲班演出,覺得那些“牛皮娃娃”靈動可愛,沒想到如今自己可以手握刻刀設計皮影造型。
“我喜歡皮影的色彩和構圖,學習皮影雕刻大師們的作品也能為我日后的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和啟發(fā)。”她說。
隴東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席麗博介紹,該課程已開設一年多,選課人數(shù)超過100人。
近年來,中國各地高校在編寫教材、暢通就業(yè)路徑、升級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不斷嘗試,為培養(yǎng)非遺保護人才貢獻力量。去年,中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落戶天津大學,非遺保護人才培養(yǎng)進入了高層次、專業(yè)化的新階段。
“唯有‘雙向奔赴’的愛最美好,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展也是如此?!眲蹘驼f。
“我們鼓勵年輕學子把對非遺文化的好奇轉化為長期興趣,未來才會有更多人愿意成為傳統(tǒng)藝術的學習者、從業(yè)者。唯有這樣,流傳多年的文化與藝術才能在當代煥發(fā)生機并傳承下去?!彪]東學院音樂學院院長趙志學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