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
作者:王娜(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社會更好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贝饲?,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隨著大數據、5G、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影像等的廣泛運用,數字技術正有力促進紅色資源“活起來”,賦能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
數字技術能夠促進紅色資源的科學保護
數字技術有益于推動紅色資源的整體性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qū)各部門扎實推進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持續(xù)改善。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動紅色資源整體性保護至關重要。《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提出,要“分批公布全國革命文物名錄,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不僅如此,還要對各地的紅色文獻、圖片、紀錄片、聲音等進行數據收集、挖掘、梳理與整合,建立基礎數據庫。同時,利用大數據、虛擬現實、3D影像等技術,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數字模式,形成紅色資源大數據庫,助推紅色資源的管理、修復、研究等一系列整體性保護工作。
數字技術有助于提升紅色資源的預防性保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變化,紅色資源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甚至遭到破壞。而3D掃描等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可以通過對紅色建筑、文物等資源數據進行提取掃描,讓紅色資源“定型”在某種狀態(tài),獲得精確的空間坐標數據,進行數字化留存,實現永久的預防性保護。一旦有現實需要,比如因意外發(fā)生紅色資源損毀,就可以將這些數據輸入特定系統(tǒng),再使用3D打印機獲取1∶1的實物模型,并用實物模型補足損毀部分,對紅色資源進行數字化重建。正如2019年法國巴黎圣母院雖然不幸遭遇大火,但前期利用3D掃描、VR和高分辨攝影等技術,保留了珍貴的數據和影像,為文物的修復提供了有力的數字支持。
數字技術有利于推動紅色資源的協(xié)調性保護。紅色資源因為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場景大小、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在知名度和承載能力上往往有較大差異,所以,紅色資源的分布與社會需求之間經常出現不協(xié)調的問題。比如每逢清明節(jié),北京市區(qū)一些公墓先后迎來機關事業(yè)單位、大中小學師生等各團體組織的祭掃活動,各單位預約“一票難求”,公墓自身及周邊交通也難以承載,但郊區(qū)的一些公墓則相對冷清,導致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冷熱不均”。而在管理過程中,紅色資源的保護級別也各有不同,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qū)、市)級文保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還有一些鄉(xiāng)鎮(zhèn)、村自行保護的文物、遺跡,有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故居、景區(qū)、陵園等多種形態(tài),紅色資源保護情況十分復雜。各地因為財政收入狀況差異導致保護投入的差異也較大,保護方式方法也不夠規(guī)范。如果將紅色資源進行統(tǒng)一的數字化儲存與展示,可以形成一致的保護方式和整體的經費投入,參觀單位也可以線上瀏覽,有利于盤活“冷門”資源,促進紅色資源的協(xié)調性保護。
數字技術能夠推動紅色資源的有效傳承
數字技術帶來豐富多樣的紅色宣傳方式。目前來看,大部分紅色資源的宣傳展示主要還是依托文物、圖片、文字等方式,難以生動有趣地講述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前世今生”革命故事,更難以將其背后豐富的紅色文化傳遞給人們。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紅色資源的宣傳提供了新載體和新平臺?,F如今,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社會交往等方面的重要渠道。適應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合理利用新媒體,不僅有利于深入萃取紅色資源的基因密碼,而且有利于紅色資源在現代傳播方式下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數字技術提供身臨其境的紅色沉浸體驗。借助數字化的展示手段,紅色資源還可以從檔案館里的資料、博物館里的展陳中“走”出來,變得更加立體。并能夠充分調動參觀者能動性,實現良好的參與和互動,讓參觀者具有沉浸式體驗,從而對紅色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比如在貴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數字化展示中,就運用多樣的多媒體展覽展示手段,如投影沙盤、多點觸摸、增強現實、全息成像、虛擬講解員、幻影成像、多媒體故事墻、互動走廊、觸摸查詢演示系統(tǒng)、互動櫥窗、4D影院、環(huán)幕影院、虛擬漫游等,將一個個長征故事、英雄人物立體化、生動化,以最直觀的方式將長征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參觀者在沉浸式的視聽體驗中接受了紅色精神的洗禮。
數字技術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紅色文化教育。紅色資源蘊含著紅色基因,紅色基因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才能更好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最近,紅色主題的電影、電視劇在青少年中備受歡迎,充分說明紅色文化也可以很有吸引力,關鍵在于有效的傳播方式。據《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lián)網的人數比例達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征越發(fā)明顯,已經習慣于從數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識。紅色資源只有“進駐”到數字化世界里,在網絡上創(chuàng)造出生動有趣的紅色文化教育產品,才能贏得青少年,讓紅色文化有效傳承下去。
數字賦能紅色資源的實現路徑
對于紅色資源的發(fā)展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四個方面:一是要加強科學保護;二是要開展系統(tǒng)研究;三是要打造精品展陳;四是要強化教育功能。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正賦能紅色資源的預防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協(xié)調性保護以及紅色宣傳方式、紅色沉浸體驗和紅色文化教育。因此,加快數字賦能紅色資源,正是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的重要路徑。
一是加快現有紅色資源數字化轉化進程。各地區(qū)要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統(tǒng)計現存紅色資源的數量、形態(tài)、完好程度等信息,根據保護難度、所涉歷史事件等要素,分批次推進紅色資源的數字化儲存,在成本可控的基礎上,盡量全面、細致收集數據,比如將建筑、文物三維立體化、模塊化。力爭一次收集,長期使用。二是搭建紅色資源數字化平臺。各地區(qū)要將存儲好的紅色資源數字化信息有效利用起來,搭建紅色資源數字化平臺,將空間上分散的紅色要素和資源“串點成線”,并可以不受時空、天氣的約束,全天候、全時段地呈現紅色資源,進一步提升紅色資源開發(fā)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契合度。三是推動紅色資源數字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紅色資源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同樣也具備巨大的經濟價值??梢猿浞职l(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和文創(chuàng)產業(yè)相結合的優(yōu)勢,將紅色數字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作為一個新的應用場景,進行深度挖掘,建立完善采集、制作、宣傳、發(fā)行、使用的全鏈條規(guī)范,突出教育屬性,寓教于樂,制作一系列高質量的影視、動漫、游戲等作品,充分發(fā)揮自媒體傳播紅色文化的力量。四是實現服務群眾與依靠群眾雙結合。一方面,紅色資源數字化后可以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對群眾開放,創(chuàng)新傳播紅色文化,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群眾自發(fā)探索如何更好發(fā)揮紅色資源的價值,比如圍繞相關活動開展直播、短視頻大賽,激發(fā)群眾的能力和熱情,讓紅色文化在群眾心中激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