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山"老母豬溝"勸退游客:"野生"景點如何跳出"紅顏薄命"
圖為“老母豬溝”景色。
5月6日,南京老山腳下的岔琥路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從靠近水墨大埝的路口進山,沿著小道往里走一公里,就到了紅遍朋友圈的“老母豬溝”。
從清明節(jié)期間被自媒體帶火,到“五一”假期“預約限流”,這個棲身密林里的“野生”景點,經歷了極為魔幻的一個月。當市民游客洶涌而來,沒有任何配套設施的“老母豬溝”根本無力招架,植被慘遭踐踏,水質退化嚴重,安全風險陡增,“出圈”帶來的種種亂象,讓浦口區(qū)老山林場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流量時代下,新的傳播渠道不斷把鮮為人知的“小美好”送上熱搜,成為文旅產業(yè)的主流營銷模式。但近年來,“野生”景點“紅顏薄命”的前車之鑒時有發(fā)生,甚至上演過村民自毀景觀的極端事件。如何統(tǒng)籌生態(tài)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怎樣走出“紅一處,毀一處”的怪圈?有沒有更優(yōu)的路徑兼顧居民生活和游客需求?這些問題,亟需找到答案。
紅得莫名其妙,帶來諸多煩惱
4月28日,“浦口發(fā)布”的一則公告引發(fā)關注:自4月30日起,對“老母豬溝”進山人流量設限,市民游覽需掃碼預約。老山林場還特意強調,“老母豬溝”非景區(qū)公園,為一級生態(tài)紅線管控區(qū),無相關公共服務設施。
在“五一”消費“黃金檔”把游客拒之門外,老山林場實屬無奈。2020年,浦口區(qū)對老山礦坑實施生態(tài)修復,“老母豬溝”就此告別臟亂差,尤其是那一汪深不見底的湖水,因為富含礦物質,藍得晶瑩剔透。不過一個多月前,這里依然和往常一樣,除了偶爾有周邊村民來遛彎,平時人跡罕至。
“老母豬溝”紅得莫名其妙?!叭ツ陞^(qū)里還組織媒體和大V來這采風,也沒見什么動靜,哪知道今年清明節(jié)突然火了?!崩仙搅謭鰱|部林管區(qū)主任兼書記許為波記得很清楚,4月3日,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烏泱泱的游客不期而至,樹林里、草地上、水溝邊擠滿了人。5公里的岔琥路上,私家車停了足足有3公里長,“一天來了一萬多人,十幾年頭一回見到這陣仗。”
短暫的驚喜,很快就被一連串的擔憂取代。一個月里,有人安營扎寨,有人下水游泳,甚至還有市民帶來了充氣皮劃艇。高峰時期,“老母豬溝”一天產生的垃圾將近5噸,臨時加裝的垃圾桶解決不了問題。清明小長假剛結束,礦坑四周的草皮就變成了裸露的黃土,“養(yǎng)護了兩年的植被蕩然無存,說沒就沒了?!笨粗矍暗木跋?,老山林場副場長徐一峰痛心疾首。
“老母豬溝”的尷尬,并非個案。疫情反復,“非必要不出市”的政策下,無法遠行的人們開始探尋周邊的旅游目的地。社交網絡上的一張照片、一段視頻,都能給一些不知名的小眾景點帶來巨大流量。江蘇省旅游學會副會長、江蘇爾目文化旅游董事長楊淇深分析說,“這些景點不比傳統(tǒng)的風景區(qū),承載量有限,沒有相對完善的管理,蜂擁而至‘打卡’的游客,不僅容易導致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滅頂之災’?!?/p>
不讓小眾景點“過載”,正是老山林場在“五一”假期實施掃碼預約舉措的初衷。經過測算,“老母豬溝”一天的人流量上限在2000人左右,“宕口空間有限,游客停留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我們上下午分開預約,半天放行1000人?!钡幢闳绱?,許為波依然放心不下:池塘十幾米深,有人落水怎么辦?崖壁陡峭,怎么防止游客攀爬?人氣旺了,小商小販也來了,他們誰來管?而更讓他頭疼的,還是疫情防控,“要是出現聚集性感染,那可怎么得了?!?/p>
因為沒有相應的配套,未經開發(fā)的“野生”景點,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在鎮(zhèn)江世業(yè)洲先鋒村的西北角,有一片“網紅沙灘”連著200公頃的蘆葦蕩,這里也是一處原生態(tài)的“世外桃源”。去年端午節(jié),兩名在“小紅書”指引下前來“打卡”的安徽女生,差點在江邊出事。3米多高的蘆葦蕩里,道路縱橫交錯,當時又剛好遇上漲潮,迷失方向的兩名姑娘看著江水不斷上漲,嚇得一動不敢動。幸虧民警來得及時,將她們帶出了“迷宮”。
類似的警情,“網紅沙灘”已出現多起。村民們說,如果沒有熟悉地形的當地人帶路,下午5點前必須離開。
要流量,更要真相
盡管“老母豬溝”風光旖旎,但在徐一峰看來,它并沒有美到讓游客“癡狂”的程度。老山綿延百里,可以暢游的景點比比皆是,為何只有“老母豬溝”一夜爆紅?
“每個人都有獵奇心理,越是沒聽說過的景點,越是想去一探究竟?!?4歲的旅游博主張俊誠,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背上相機,用鏡頭去發(fā)現“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秘境。這個自稱“探長”的宿遷男孩,2018年就已“入坑”,如今他的航拍號,已有20多萬粉絲。他認為,新技術和自媒體的興起,顛覆了旅游景點的營銷模式。過去打造一個熱門景點,主要依靠開發(fā)方大量的媒體投放和旅行社的積極推薦。而在“顏值即正義”的當下,能不能拍出“大片”,才是年輕客群選擇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標準。于是,社交平臺上的博主們,成了最好的導游。
在南京,像張俊誠這樣走街串巷、跋山涉水的專業(yè)旅游博主,大約有200多位。但讓人好奇的是,“野生”景點沒有運營主體,即便“出片”也沒人買單,他們樂此不疲圖什么?“有的人是因為情懷,但大部分是為了流量?!彼毖圆恢M地說,在文旅產業(yè)鏈條上,自媒體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有流量就意味著有價值變現的機會。
然而,看完網上鋪天蓋地的“老母豬溝”照片,徐一峰對“流量”二字有了新認識,“都是精修過的圖,跟現實差距很大,某種程度上會誤導游客?!备钊颂湫苑堑氖牵挚谡嬲摹袄夏肛i溝”,是在蘭溪湖公園,壓根就不是這個宕口,但推文張冠李戴,還特意在景點的照片上畫出了“母豬”的形狀?,F在,這個名字想“名歸原主”恐怕都難了。
去年,“小紅書”的“濾鏡景點”“照騙景點”事件曾引發(fā)熱議,還有媒體盤點了十大最離譜的景點“買家秀”和“賣家秀”,強烈的視覺落差堪稱大型“翻車現場”。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其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以及與之相呼應的文化內涵和貼心周到的服務,片面追求關注度,為博取流量過度包裝甚至虛假宣傳,最終將被流量反噬。
改變已經在悄然發(fā)生,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開始告別過去殺雞取卵式的生存方式。抖音號“夢游記”的博主甘夢是個90后,她的短視頻以普通游客的視角,通過沉浸式體驗帶粉絲“云游”冷門景點。久而久之,吐槽和勸返成了“夢游記”的主基調。
甘夢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石臼湖拍“草?!?。每年4月是石臼湖的枯水期,湖底水草瘋長,連片的綠地被稱為“龍貓草原”。但去年踩點時,當地村民告訴她,太多的“不速之客”把草踩得東倒西歪,景觀被嚴重破壞,而且灘涂也已經開始積水,不建議進入。
甘夢最終還是拍了這條視頻,但計劃中的拍照攻略換成了勸退指南,真實還原了“草?!爆F場。也正是從那一次開始,幾乎每推介一個小眾景點,她都要呼吁粉絲保護環(huán)境、注意安全,“效果出乎我的意料,評論區(qū)反而一片點贊?!?/p>
“野百合”也能留住春天
被“網紅思維”催熱的“野生”景點,往往會因為流量經濟“短期”和“表面”的特性,逐漸回歸平淡。楊淇深認為,“野生”不等于“野蠻生長”,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應優(yōu)化頂層設計,統(tǒng)籌規(guī)劃好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配置管理資源和營運措施,滿足游客的出行需求,讓網紅變“長紅”。
邳州市鐵富鎮(zhèn)姚莊村的銀杏“時光隧道”,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說是隧道,其實就是一條鄉(xiāng)村小路,兩側栽植了1900多棵樹齡超30年的嫁接銀杏,漫步其中,仿佛進入了童話里的時光隧道?!八褚粭l深邃的黑洞,符合穿越劇的場景設置?!壁菔袛z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智最早關注并拍攝這條小路,他的作品還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全球攝影大賽上獲獎,成為中國賽區(qū)的“封面作品”。在網友接力下,這條小路被推成中國“最具情懷”的鄉(xiāng)村旅游點。近年來,已有近20萬人次站在同一角度定格絕美的瞬間。
村口的小路突然火了起來,鄉(xiāng)親們的想法卻不一樣。當年,有村民想賤價出售“時光隧道”和部分銀杏樹,結果被村委會果斷制止。“靠樹吃樹”,不能只做一錘子買賣。
邳州市將“時光隧道”納入管理計劃,定位為國家級銀杏小鎮(zhèn)的重要節(jié)點,對周邊環(huán)境提檔升級。新建道路、停車場、廁所、指示牌,拆除一些損害整體意境的建筑,自發(fā)搜集整理一些具有銀杏文化符號的典故……最近幾年,姚莊村在鐵富鎮(zhèn)的總體規(guī)劃下,面貌煥然一新,“文藝范”更濃。
記者到這里采訪時,66歲的于學文正在“時光隧道陶藝館”的院子里趕制一批陶器,并在視頻網站上直播,“20多年的老手藝,現在又用上了,每天能掙100多塊?!蓖宓募Я职炎约旱男≡焊牧嗣^,叫“時光小院”,他家的十來畝林地成了接待短途游客的營地,生意紅火。
銀杏“時光隧道”因網而興,但有網友在當地政府平臺上“吐槽”——“發(fā)端靠的是網絡,我在現場卻沒有WiFi”。相關部門迅速介入,乘著全省推進智慧旅游的東風,這條路一躍成為當地首條免費WiFi覆蓋的“數字大道”。
邳州市還委托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分別編制了《邳州市銀杏特色小鎮(zhèn)概念性規(guī)劃》和《邳州銀杏特色發(fā)展區(qū)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圍繞“一棵樹”進行全方位整體規(guī)劃,以“銀杏+”“旅游+”“標準化+”為路徑建設特色小鎮(zhèn)。
在南京市江寧區(qū),也有一條隧道期待涅槃新生。2014年就蜚聲大江南北的“愛情隧道”,因為南京云臺山硫鐵礦有限公司停產,貨運專線取消,軌道兩旁的綠植沒有了“修剪師”,拱門造型早已消失。目前,這個“資深網紅”僅靠著十多名鐵路維護人員簡單打理,逐漸被游客冷落,只有鐵軌上日漸模糊的“愛情金句”,依稀可見當年的喧囂。
然而,堅守的“鐵路人”依然心存美好,他們有個共同的愿望——“愛情隧道”能被整體規(guī)劃、重新打造,留住這道獨特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