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_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_日本 欧美 国产中文字幕_午夜中文乱码福利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規(guī)模大比拼 “巨無霸”ETF份額激增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16:42: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張舒琳

  剛剛落幕的2022年,市場行情整體較為震蕩,股票ETF規(guī)模之爭十分激烈。隨著寬基指數ETF被資金頻繁“抄底”,市場上規(guī)模超過500億元的“巨無霸”ETF達到4只,規(guī)模最大的一只更是突破775億元。此外,華夏上證科創(chuàng)板50成份ETF規(guī)模迅猛增長,份額暴增365.49億份。

  在公募人士看來,寬基指數ETF比較好的行業(yè)生態(tài)是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最后留下頭部幾只ETF有序競爭;窄基指數ETF較好的行業(yè)生態(tài)則應是“遍地開花”,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純粹的配置工具。

  科創(chuàng)50ETF份額暴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市場上規(guī)模最大的股票ETF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guī)模高達775.02億元,可謂是“巨無霸”ETF。這只ETF在2022年份額增長了83.51億份。與此同時,該ETF也是市場上交易最活躍的股票ETF,2022年成交額高達5112.57億元。

  與此同時,另一只寬基指數ETF迎來了規(guī)模暴增。2022年,華夏上證科創(chuàng)板50成份ETF份額增長365.49億份,一舉步入五百億規(guī)模區(qū)間。截至2022年末,市場上共有4只規(guī)模超過500億元的股票ETF。分別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上證50ETF、華夏上證科創(chuàng)板50成份ETF,規(guī)模分別達到775.02億元、603.45億元、582.97億元、508.26億元。

  盡管2022年市場行情震蕩,但上述寬基指數ETF規(guī)模仍然迎來了大幅擴容,背后究竟是哪些資金的配置需求?對此,北京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長期來看,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指數配置需求比較穩(wěn)定,因為其指數成份股都是經過多年市場驗證的藍籌大市值品種,整體風格偏向大盤價值,受到比較長投資久期機構資金的青睞?!?/p>

  他表示,對不同市值特征的寬基指數而言,套利需求和配置需求都是共存的,這由不同投資者自身的策略模型、收益風險偏好、投資久期決定,也會受到市場自身的漲跌周期影響。

  窄基指數ETF“遍地開花”

  在2022年結構化的市場行情中,兩只醫(yī)藥ETF也迎來份額大增,2022年,易方達滬深300醫(yī)藥衛(wèi)生ETF份額增長150.36億份,華寶中證醫(yī)療ETF份額增長134.53億份。此外,多只半導體ETF份額增長迅速,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份額增長99.88億份,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份額增長91.73億份,國泰CES半導體芯片行業(yè)ETF份額增長60.04億份。

  從成交活躍度來看,光伏、券商、半導體、醫(yī)藥等領域出現了多只流動性較強的行業(yè)主題ETF。2022年,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yè)ETF成交總額達到1783.59億元,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達1556.14億元,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鵬華中證酒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易方達滬深300醫(yī)藥衛(wèi)生ETF、國泰中證軍工ETF、華寶中證醫(yī)療ETF等成交額均超過1000億元。

  此外,同類產品之間出現了激烈的“廝殺”。2022年,多只中證1000ETF交投極為活躍,南方中證1000ETF全年成交額達到2181.28億元,華夏中證1000ETF達到2005.06億元。

  對于ETF行業(yè)的生態(tài),上述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參考發(fā)達市場經驗,寬基指數ETF比較好的產品生態(tài)是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最后留下頭部幾只ETF供投資者選取。“集中度的提升是為了降低無意義的同質化競爭和尾部管理人的無效資源投入,同時降低投資者的選擇成本。而留下頭部幾只ETF的原因是為了保留競爭的空間,讓投資者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對擁有不同特點的產品做取舍?!彼硎?。

  對于行業(yè)主題ETF而言,他認為,比較好的產品生態(tài)應該是“遍地開花”,管理人應基于自己對行業(yè)或者風格主題的理解,和指數公司密切合作,共同開發(fā)有不同布局側重、業(yè)績特征的指數,并落地對應產品。最后,在各細分賽道,成績最佳的頭部產品自然會勝出,讓投資者擁有更豐富、更純粹的配置工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