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絳“以稻治堿” 汾河灘變成“好稻田”
中新網太原12月2日電 題:山西新絳“以稻治堿” 汾河灘變成“好稻田”
作者 楊佩佩 衛(wèi)世新 趙為民
連日來,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龍興鎮(zhèn)婁莊村聚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里,一片忙碌景象。加工車間的機器不停轉動,將收獲的稻谷進行去殼、拋光、初選、精選……工人們忙著把加工好的優(yōu)質大米裝袋、塑封、包裝,“絳塔牌”大米從這里銷往多地。
聚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銷售負責人王勇軍介紹,合作社建成了一條大米加工線,并注冊“絳塔牌”商標。自11月下旬以來,“絳塔牌”大米已與山西、陜西等地的超市簽訂銷售合同89份,銷售額達156萬元。
王勇軍也是婁莊村種植水稻的大戶,他種植了50畝水稻,年收入達20萬元?!斑^去,這里就是一片鹽堿地,沒想到還能種植水稻。這幾年,稻谷豐收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日子越過越好?!?/p>
地處汾河岸畔的婁莊村,原是一個貧困村。全村8000畝耕地中,河灘地和鹽堿地占有3000畝。前些年,村民在這些地里種過小麥和玉米,但總是顆粒無收。2018年,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以稻治堿,變廢為寶,產業(yè)脫貧”,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致富道路。
婁莊村村委會副主任張高平介紹,當年,村里將帶回來的水稻種子試種了20余畝,經過努力試種成功,品質和口感都非常好?!罢鏇]想到,鹽堿地也長出了糧食?!?/p>
自2019年起,婁莊村趁熱打鐵,動員村民流轉土地,利用扶持資金完善了農田的進排水系統(tǒng),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進行土地開發(fā)整理。同時,該村成立聚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形成一條從育秧、插秧、收割、加工、銷售等完整的產業(yè)線。
“近年來,該村不斷進行品種選用和管理技術調整,讓昔日鹽堿地變身為如今的水稻種植基地。”婁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民說,目前,婁莊村的水稻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帶來經濟效益450余萬元。
此外,婁莊村還聘請專業(yè)人員對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從事稻草深加工,讓稻草變廢為寶,增加村民收入。稻稈加工成的草簾、草繩可用于蔬菜大棚建設,稻草被制作成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進行售賣。
隨著水稻面積不斷擴大,婁莊村計劃引進一套現代化大米加工設備,同時引進高端人才,與專業(yè)高校對接,培育適合當地的高產、抗病、優(yōu)質的水稻新品種,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