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服務協(xié)會會長:氣象是防災減災中的“發(fā)令槍”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闞楓)中國氣象服務協(xié)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在國家防災減災體系中,氣象既是“瞭望塔”,也是“烽火臺”和“發(fā)令槍”,氣象部門的信息發(fā)得早不早,報得準不準,用得好不好,對整個防災減災體系運轉至關重要。
近年來,全球變暖加劇的背景下,頻發(fā)的極端天氣正成為影響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變量。有數(shù)據(jù)顯示,1990年至2019年,這30年間,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災害、67.6%的人員因災死亡、83.7%的經濟損失和92.4%的保險損失,由氣象及其衍生災害引起。
2021年的《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fā)強發(fā),氣候年景整體偏差,但與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從更長的時間軸觀察,在中國,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例,已經由2012年的0.65%下降至2021年的0.29%。
許小峰說,這與中國近年來不斷提升預報預警和防災減災能力有關。一方面,中國氣象基礎設施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為氣象預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氣象作為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在國家的防災減災體系中,氣象是“發(fā)令槍”,氣象預警預報發(fā)出之后,應急、水利、自然資源、農業(yè)、通信等多部門協(xié)調聯(lián)動,應對氣象及其衍生、次生災害影響,這就是我們國家應急減災體系的建設,這個體系的發(fā)展完善對于防災減災起到了關鍵作用。
談及當前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難點,許小峰說,公眾應消除一個誤區(qū):要求天氣氣候預測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這是無法滿足的。
“這里的‘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我報明天那個地方要下暴雨,但是暴雨的落區(qū)具體到哪里,很難精確預報?!痹S小峰說。
據(jù)介紹,如今,中國氣象部門的暴雨預警準確率已達到89%,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臺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縮小至65公里。
“從具體的天氣預報來說,我們不要期待提前24小時或者48小時就能得到一個非常精準的預報,這是做不到的。”許小峰說,隨著氣象技術的提升,如今,氣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不斷向公眾更新訂正最新的天氣預報,公眾看天氣預報一定要注意跟蹤關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