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孤兒入內蒙”上銀幕 詮釋草原大愛
他們是國家的孩子,從南方跋涉半個中國,被送到草原父母的手中。60多年過去了,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重新講起那段故事,一幕又一幕!
---------------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大批南方孤兒面臨營養(yǎng)不足的危機。在這個關頭,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政府主動向中央請纓,本著“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原則,將三千孤兒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給淳樸善良的牧民們收養(yǎng)。
這些孤兒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國家的孩子?!彼麄冊趦让晒庞辛诵碌募?,有了新的草原父母。
正在上映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就改編自“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歷史事件。
電影將鏡頭對準了大時代背景下的兩個小家庭,講述了一對兄妹在不同時空各自開啟尋親之旅的故事。
當真實歷史事件被搬上大銀幕,“國家孩子”的草原故事當如何講述?
從小家庭的視角切入大歷史
在《海的盡頭是草原》中,60多年前,小女孩杜思珩與“三千孤兒”一起乘坐火車,跨越半個中國來到內蒙古。來到草原環(huán)境,這些“國家的孩子”收獲了來自當?shù)啬撩窈翢o保留的熱情和呵護。
當時內蒙古的經(jīng)濟水平并不高,但善良的牧民用珍貴的食物和無盡的呵護把這些孩子培養(yǎng)長大。從吃不慣奶豆腐、不會騎馬、不懂習俗,到完全融入草原家庭,經(jīng)歷時間的磨合,南方孩子們與草原額吉、阿爸、兄長成為最親近的家人。
把真實的歷史事件搬上大銀幕并不容易。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專訪時,《海的盡頭是草原》導演爾冬升表示,光是原著劇本就改了兩次。拍攝前,他對于這部戲如何呈現(xiàn)是完全空白的,“拍之前我不知道內蒙古什么樣”。
在籌備階段,爾冬升帶領主創(chuàng)團隊收集、研究了諸多有關資料,看遍了手邊能找到的相關影視作品、書籍文獻,也走訪了多名當年的“國家的孩子”;同時還請教了當?shù)啬撩瘛⑾嚓P專家、歷史顧問,深入了解民俗與歷史,努力在電影中還原諸多細節(jié)。
在調研過程中,令爾冬升印象深刻的是,在內蒙古,人們并不會將收養(yǎng)的小孩稱為“孤兒”,“他們絕不會在小孩面前去說這個詞”。
有些“國家的孩子”曾在老年回到上海,有的幾年聚會一次,有的還在尋親。爾冬升還見了“三千孤兒”中的幾位,但他們大多是長大后才慢慢了解那段歷史的。
“他們腦子里的畫面是片段式的,就像我們電影的回憶一樣,只有一個片段、一個畫面。我后來一回想,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你要我記起來5歲到10歲的事情,其實也是片段。所以去問他們的感受是很困難的。尤其那么大量的孩子,每個人都有他們個人的故事,我們沒有辦法去做一個幾萬人的資料收集?!?/p>
爾冬升曾考慮,通過還原真人真事來完成電影,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同時那些現(xiàn)有的資料往往“看不到里面的生活”?!八晕覀兞私膺^后,就從小家庭的視角去切入,展開整個故事”。主創(chuàng)團隊從這些“國家的孩子”孩童時期片段式記憶里,抽離、概括出真情實感,全新創(chuàng)作出一部完整電影。
拍攝《海的盡頭是草原》,爾冬升采用了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依照現(xiàn)有劇本,沿途拍攝,沿途創(chuàng)作,在拍攝過程中不斷修正劇本,把一些感受到的生活細節(jié)融入其中。
融入史料之外的生活細節(jié)
來自內蒙古的音樂劇演員、歌手阿云嘎,在片中飾演草原阿爸伊德爾。阿云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他小時候就聽過“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是民族大團結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阿云嘎第一次聽到《海的盡頭是草原》片名就覺得很有詩意:“遼闊的草原就像海一樣無邊無際,60年前,草原人民接納了遠方的孩子們,這緣分也讓遠方的海和內蒙古的草原結合在了一起,是愛讓我們擁有了這段緣分,也必將把這段緣分傳遞下去?!?/p>
把鮮活的細節(jié)融入影片,是演員的必修課。為了更好塑造角色,阿云嘎專門采訪過一些當年的老人,深入了解那個年代的生活狀態(tài)?!吧罱?jīng)歷對演員而言也很重要。你能讓人能感動的那一剎那,不只是劇本的推動,也是在感動自己。”
電影中聚集了很多當?shù)孛晒抛逖輪T,有很多非職業(yè)的內蒙古演員,片中飾演百歲老額吉的奶奶,以及結婚場景里的牧民,表演時都是真實反應,展現(xiàn)出草原人民最質樸的善意和博大的胸懷。
影片最后,飾演老額吉的老人表演令觀眾動容。爾冬升說,其實他們沒有專門教她如何演戲,只是講述了故事和人物關系?!斑@位老太太來到現(xiàn)場,她可能也不知道拍電影是干嗎的,巴德瑪老師還有她孫女幫我解釋給她聽。一到她拍的時候,她的詞自己就講出來了,剎那間完全投入進去”。
在浪漫化敘事中詮釋愛
有觀眾評價,《海的盡頭是草原》影片頗有史詩感,整體敘事節(jié)奏和情緒調性比較和緩,有著“緩緩訴說”的感覺。
阿云嘎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感覺,“慢慢的,淡淡的,不是聲嘶力竭的,它給你足夠的空間,自己腦補,這是導演的絕妙之處”。影片有一段情節(jié),伊德爾的親生兒子為了救杜思珩而死,片中沒有聲嘶力竭的痛苦,只有父親隱忍淚水的鏡頭在某一秒劃過。
阿云嘎認為,這部影片為民族團結作出貢獻。“它是浪漫的藝術化表達,沒有僅僅展示人間疾苦,只是把美的東西、暖的東西擴大、放大”。
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爾冬升就曾說,如今他更希望拍一些讓觀眾覺得溫暖的故事。
而《海的盡頭是草原》整部電影都流淌著愛意。
爾冬升解釋,在創(chuàng)作《海的盡頭是草原》時,實際上并沒有刻意想要“緩緩訴說”。拍的過程沒有想得那么細,剪輯也是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
在爾冬升看來,要不要拍某一題材,需要用左腦理性思考:這個題材是否讓觀眾有新鮮感,是否需要抓緊時機拍攝,預算、演員合不合適。在制作劇本分場時,第一場怎么牽動觀眾情緒,也需要用左腦來計算。
但有些東西不是通過左腦“計算”完成的。爾冬升說,寫對白時要用右腦思考,“寫詞要先感動自己”;演員表演的時候,導演需要觀察監(jiān)視器中演員的表現(xiàn),用的也是感性的右腦——“如果他在現(xiàn)場沒有觸動我的情緒,我不認為他能觸動觀眾的情緒”。
爾冬升認為,拍戲的過程是在和作品本身發(fā)生關系、產(chǎn)生連接的過程?!缎虏涣饲椤肥巧屏嫉呐畠海段沂锹啡思住肥巧屏嫉膬鹤?,而《海的盡頭是草原》像女兒多一些?!拔遗乃?,跟它建立關系,最后音樂做完、到影院看的時候,我跟它之間有了感情。”
對于爾冬升而言,這一感情會讓自己聯(lián)想起工作時跟演員戲里戲外的連接。
而電影最終在影院亮相時,觀眾看到的是自己跟電影之間的關系。爾冬升認為,此時導演的意圖已經(jīng)沒那么重要了。
“我想表達什么,你不一定能吸收到。很多人觸動的點不一樣,它不一定是劇情、對白,它是讓觀眾在潛意識里產(chǎn)生一些和自己有關的聯(lián)想。你再看,你就跟它又熟了一點?!睜柖f。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沈杰群 見習記者 余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臺風“梅花”已登青島 成登陸山東最晚臺風
- 前八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三萬億元
- 遼寧沈陽沈河區(qū)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暫時停止線下教學 實行線上教學
- 海南三亞:分類分區(qū)恢復公共交通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晉中:建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
- 國際著名氣候學家羅京佳:追“厄爾尼諾”的人
- 康養(yǎng)晉城未來可期!26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近440億元
- 山西持續(x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人民群眾居住條件顯著改善
- 9月1日起,制造業(yè)中小微企業(yè)繼續(xù)延緩繳納部分稅費
- 抗衰老研究新突破 延長免疫系統(tǒng)壽命新機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