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掃碼”,讓科技防疫的溫度直抵人心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掃碼”的場景隨處可見。如果不會掃碼或不便掃碼怎么辦?沒有手機的老人和孩子怎樣掃碼?近日,江蘇“反向掃碼”舉措陸續(xù)推出,進一步提升了科技防疫的溫度。
隨著無錫將“靈錫預制碼”升級為“個人門鈴碼”,4月12日開始,老人、小孩、學生等沒有智能手機的群體,可以打印個人門鈴碼,出入各類場所時,只要出示隨身攜帶的“個人門鈴碼”,就可以由工作人員反向掃碼,核驗信息,從而便利出行。
在南京、南通等地,同樣也通過工作人員“掃碼”在核酸檢測采樣中提升方便度。自今年3月起,南京核酸采樣普遍采用“身份碼”,居民通過“我的南京”APP即可獲得本人及親屬的核酸檢測身份碼,并可截圖保存或者打印使用,只需防疫工作人員現場掃碼即可“一秒”進行信息登記。
新冠疫情延續(xù)至今,“健康碼”“行程碼”“場所碼”等各類防疫碼融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過,科技防疫,也需要確保無法熟練操作甚至不接觸智能手機的部分群體如老人、小孩在疫情期間的“碼”上生活順暢?!胺聪驋叽a”等精準舉措的出現,讓這一難題得到解決。
“反向掃碼”是常態(tài)化防控中貫徹數字智能和治理智慧并舉的有力明證,通過妥善關注“一老一小”,完善防疫措施覆蓋,展現出共同戰(zhàn)疫中的人文關懷,讓科技防疫的溫度直抵人心。在疫情防控中,智能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防疫舉措,也將是緩解人們情緒和壓力的一個有力解壓閥。
評論員 薛蓓 范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