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電影:被激活的市場,被簡化的劇情
作者:李勤余
中秋和國慶假期的合二為一,為國慶檔電影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節(jié)節(jié)攀升的票房足以證明中國電影市場的活力。從幾部頭部影片來看,有主旋律戰(zhàn)爭大片《志愿軍:雄兵出擊》,有嚴肅、緊張的反腐電影《堅如磐石》,有大場面、快節(jié)奏的動作電影《莫斯科行動》,有都市愛情電影《前任4:英年早婚》,還有公益屬性的喜劇電影《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多元的題材、豐富的內容,無疑是廣大觀眾之福,可以說,總有一款適合您。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國慶檔電影們,卻又有著相同的特點,即追求“單刀直入”,盡可能讓主題、內容變得通俗易懂,用“話題”“明星”等最直接的方式來吸引觀眾,以求得最高效的傳播和推廣。
這不能不讓人感嘆,由于常年浸泡在國產大片培養(yǎng)出的氛圍中,國內觀眾的口味正在被不斷馴化,電影市場的發(fā)展也越來越有同質化競爭的趨勢。國慶檔驕人的票房成績令人欣喜,但無論是寬容的文化土壤,還是分眾的觀影渠道,還都與我們有著相當遙遠的距離。
電影院,拒絕復雜?
如果說《前任4》和《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在劇情層面的相對簡單和缺乏深度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堅如磐石》和《莫斯科行動》的“簡單粗暴”則讓人始料未及。
《莫斯科行動》的原型是1993年震驚國內外的中俄列車大劫案。按理說,把當年的案件搬上大銀幕,供主創(chuàng)發(fā)揮的空間并不小:其一是可以展現(xiàn)當時俄羅斯社會動蕩的生活狀態(tài),其二是可以講述我國公安干警出國辦案遭遇的種種障礙。但該片偏偏選擇的是傳統(tǒng)香港警匪片的呈現(xiàn)方式:槍戰(zhàn)、追車、爆炸,以張涵予為代表的公安干警在莫斯科大殺四方,如入無人之境,完全無視真實事件中的困難和曲折,也根本沒有體現(xiàn)歷史背景的作用。至于主角能從爆炸的戰(zhàn)斗機里毫發(fā)無傷地生還等離譜情節(jié),更是充分體現(xiàn)該片過于注重娛樂性以致滑向“無腦爽劇”的本質。
《堅如磐石》更讓人大跌眼鏡。各路人馬暗流涌動、勾心斗角,看似格局宏大、錯綜復雜,到頭來不過是主角大義滅親,揭露官商勾結陰謀的俗套故事——缺乏邏輯性,更沒有思想性可言,剩下的只有血腥場面帶來的感官刺激。不必拿“刪減”“尺度”說事,即使補完情節(jié),也只是讓該片中的權力斗爭變得更加有獵奇價值而已。
有意思的是,兩部電影的反派人物身份不同(一個是富商、一個是劫匪),但創(chuàng)作者體現(xiàn)他們殘存人性的方法卻出奇的一致:安排一個女兒——這幾乎成了國產電影的通行做法。時下創(chuàng)作者在人物刻畫層面是多么缺乏想象力,可見一斑。
主題套路化、人物刻板化、敘事粗糙化,這不僅僅是國慶檔電影的問題。從儼然是翻版科教宣傳片的《孤注一擲》到幾乎是新聞一加一式紀錄片的《第八個嫌疑人》,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正在做“減法”,盡可能把劇情設計成人人都能一眼看懂、理解起來毫無障礙的簡單模式。深刻、復雜等關鍵詞,似乎已經從電影院漸漸退場。
輿論場,缺少寬容?
但這又不能統(tǒng)統(tǒng)歸咎于創(chuàng)作者。因為要把電影拍得“復雜”,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不久前上映的《鸚鵡殺》不僅票房成績不盡如人意,還遭遇眾多批評和非議。根本原因就是該片將“殺豬盤”與愛情互為隱喻,充分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情感困境,但不少觀眾對此并不買賬。在他們看來,講述受騙者與騙子之間的情感博弈,尤其是將騙子塑造為一個可悲之人的做法,無異于為“殺豬盤”洗白。
同樣,《燃冬》描述的是三位年輕人抱團取暖的奇異經歷,借此要表現(xiàn)的則是現(xiàn)代社會中年輕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困境。結果,也被很多觀眾吐槽為“懸浮”“矯情”。
即使是盡可能簡化自身的國慶檔電影也未能完全幸免。《堅如磐石》和《莫斯科行動》都被部分網友認定為對女性角色“缺乏尊重”:前者的主角生母被副市長迫害,后者的女主角則被反派強行侵害。這些女性角色都被設定為弱小的,處于被動位置的受害者。
很難說上述觀點是對是錯(也許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確實,強調寬容和理性的文藝批評正在日漸萎縮,而堅持各自立場的撕裂和對立則日益風行。直接結果就是,與其費力不討好地展現(xiàn)“復雜”,不如老老實實、平平安安地表達一些“簡單”的觀念。
《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就把對殘障人士的關愛和尊重當作主題,甚至不惜讓主角自己斷了條腿,以顯示其與殘障隊員們的“平等”關系。事實上,中國喜劇已經成了整個市場中最熱衷于說教的類型,近年來幾乎每部上映的喜劇都在試圖傳達一些比較“正確”的道理。
如此一來,保險系數確實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則是空洞、乏味與單調。生活從來都是復雜、多元的,它的迷人之處就在于難以言說;電影的重要功能本該是讓觀眾沉浸式地體驗生活,而不是生硬地圖解生活。
創(chuàng)作者,投機取巧?
和其他國慶檔電影相比,《前任4》走的路線顯然更討巧。如果說《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等作品開辟了“話題型電影”的新道路,那么“前任系列”則可以被視為“大數據型電影”的開山鼻祖,即盡可能全面地搜集網絡熱點,并將其組裝成一部電影。
《前任4:英年早婚》里的孟云能不能等到“對的人”?他是不是被自己向往的自由禁錮住了?余飛和丁點的“結婚冷靜期”到底有沒有用?與其說這些是該片提出的問題,不如說是社交媒體里的熱梗展示。對比一下《婚姻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前任4:英年早婚》雖然有足足兩個小時的片長,但連婚姻、愛情問題的皮毛都沒觸及,更像是搞笑、幽默的短視頻大合集。
這是中國電影的另一種“簡化”——避開有爭議、有深度的話題,主動迎合、討好觀眾,在撩撥公眾情緒的同時,又塑造不切實際的童話(孟云和余飛的生活只有釣魚、戀愛,從不見壓力和負擔)。
國慶檔電影中,最“復雜”的本該是《堅如磐石》。參照同類型的《黑社會》《新世界》等作品,該片完全可以將劇情的重心設置在副市長鄭剛與富商黎志田的人物前史,展示個體是如何被環(huán)境異化,從而誤入歧途的。這樣一來,文本中既有人性的深度,也有現(xiàn)實的厚度。以導演的功力,這并不難做到。但是,會不會有觀眾認為這是在給反派角色“洗白”?甚至,會給該片帶來更大的麻煩?如此看來,或許《堅如磐石》的“投機取巧”也不失為一種折中、穩(wěn)妥的辦法。
不知不覺間,公眾的口味正在被馴化。電影的“簡單粗暴”不僅安全、保險,也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工作、生活如此繁忙,走進電影院為何還要給自己增添負擔呢?只是,長此以往,因此而蒙受損失的,不只中國電影,還有每一位普通觀眾。(李勤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