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超市”上新了!看“帶貨車長”如何幫鄉(xiāng)親們開拓銷路
近日,網絡上一則視頻走紅,將穿行在貴州苗嶺大山的5640/5639次列車帶入公眾視線。它全程337公里,運行時間約7個半小時,是鄉(xiāng)親們的“賣菜專列”,通過它,大家挑著的瓜果蔬菜、特色山貨找到了銷路。
之所以速度慢,很大原因在于它逢站必停。相比一般的綠皮火車,它的車廂更少,票價6元起,站與站之間運行時間最短的只有10分鐘,串聯(lián)起100多個少數(shù)民族村寨。
列車長胡貴川被大家稱為“帶貨車長”,除了檢票、服務乘客,還經常張羅著幫大伙兒賣貨,將列車打造成了“綠皮火車超市”,很多老鄉(xiāng)在這里不用下車,就能找到銷路。
“前方到站,六個雞!”
列車串起100多個村寨
5640/5639次列車開行于貴陽和玉屏之間,中間途經大大小小14個站——羊坪、青溪、蕉溪、鎮(zhèn)遠、水花、施秉、黃平、寶老山、加勞、桐木寨、凱里、六個雞、福泉、貴定。
胡貴川介紹,許多站點在村寨中,屬于五等小站,由于規(guī)模太小,并沒有設置售票點,乘客可以先上車后買票,“就像乘坐公交一樣乘坐火車”。
實際上,對于沿途不少村寨來說,這列家門口的“慢火車”比公交車更方便——如果沒有它,很多村民需要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鎮(zhèn)上才能坐上公交車,費時又費力。
當?shù)夭簧俅迕窨糠N菜、養(yǎng)稻田魚貼補家用,5640/5639次列車也由此成為他們的“賣菜專列”。每天,大家挑著蔬菜、瓜果、稻田魚等在站臺等候,乘車到市區(qū)售賣,車廂里滿是農家蔬菜的新鮮味道。
但最開始,由于農戶不了解市場行情,要么定價太高無人購買,要么售價太低賺不了多少錢。由于收入不高,他們往往舍不得在城里買一碗熱飯,只靠攜帶的干糧充饑。
有一次,胡貴川看到一位阿姨在車上吃著冷飯和鹽菜,細問之下才知道她的蔬菜沒賣出去多少,來來回回后變得不新鮮,更難賣上好價錢。他內心很受觸動:“那時候我就在想,怎么幫一下他們?!?/p>
胡貴川由此開啟了“帶貨”之路。
既是“推銷員”也是“送貨員”
列車長打造出“火車超市”
胡貴川已在列車上工作了26年。這幾年每逢休息,他就在飯店、農貿市場之間來回奔波,了解農產品在哪里能賣上好價錢,再將消息告知村民。
△胡貴川在田間向村民了解種植情況
最開始,他在列車上做了市場菜價公告牌,給鄉(xiāng)親們做定價參考。在車上例行巡檢時,他也會和大家多聊幾句,了解他們心里的菜價和合適的銷路。他還用隨身的小本子,把哪家有量比較大的農產品登記下來,隨時可以去聯(lián)系商家對接銷路。
由于常常上門“推銷”,胡貴川漸漸與許多餐廳、農家樂老板熟識,為了方便“賣貨”,他建起了群聊,名為“綠皮火車超市”。每次在站點???,他就將大家攜帶的瓜果、蔬菜拍照發(fā)到群里,方便店主選購。
有時候,老鄉(xiāng)剛上火車沒多久,他的農貨就已經被訂購了出去。客戶有同在火車上的乘客,也有市區(qū)里的老板。
張華就是“綠皮火車超市”的??椭?,在貴陽站附近經營餐廳的他,曾上車體驗了一番??吹洁l(xiāng)親們的蔬菜十分新鮮,也體會到農戶的不易,他當即下定決心,要為這趟列車盡一份力。他時常將村民們的蔬菜“包圓”,并且從不討價還價,“他們不容易,我能幫多少就幫多少”。
△張華在“綠皮火車超市”采購
每次,張華只需要在火車站門口等待,“送貨員”胡貴川會將他購買的蔬果帶過來——產品被線上訂購后,不少農戶會選擇提早下車,將自己的蔬菜托付給列車長。有些鄉(xiāng)親通過胡貴川牽線聯(lián)系好買主后,甚至不需要坐火車,只需將瓜果蔬菜送上列車即可。
雖然給自己增加了工作量,但胡貴川對自己這份“送貨員”的工作樂此不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大家。聽到鄉(xiāng)親們都有收入,我就很開心?!?/p>
就這樣,“慢火車”在苗嶺深處來來往往,讓沿途鄉(xiāng)親們的腰包鼓了起來,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沿途風景也越來越美
26年來,胡貴川服務乘客的態(tài)度沒有變過,但他值乘的5640/5639次列車卻一直在變。
幾年前,列車進行了更新升級,不僅車廂環(huán)境煥然一新,還有了空調,冬天成“凍車”、夏天變“火車”徹底成為了歷史。列車6個組70多位工作人員,都成了“帶貨員”,閑暇時一起幫鄉(xiāng)親開拓銷路。
“它不是速度慢,而是愿意等。火車愿意慢下來,這也是一種發(fā)展。”看到車廂里鄉(xiāng)親們的貨物越放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胡貴川深切感受到“大家的精氣神變了,底氣足了”。為了方便鄉(xiāng)親們,胡貴川和同事們又在計劃,調整座椅位置,騰出更大的空間給大家放蔬菜瓜果。
車窗外的風景也在變化,不知不覺間,沿途的木房子大多變成了小洋樓。節(jié)假日,車上的學生也變得更多。很多孩子靠著知識走出大山,又帶著更多知識回到大山,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年輕的力量。
在全國,像這樣的公益性“慢火車”共有80多對,它們多經偏遠地區(qū),票價普遍不高。如果說高鐵、動車是交通的大動脈,那“慢火車”就如同毛細血管,微小卻必不可少,它們滿載著百姓的生計和希望,一起跟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
監(jiān)制丨李浙
主編丨馬文佳
總臺記者丨史超杰 李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