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袁雪芬誕辰100周年 后人談越劇改革“再出發(fā)”
中新網紹興8月1日電(記者 項菁)8月1日,致敬越劇改革80周年研討會暨袁雪芬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越劇發(fā)源地——浙江紹興舉行,越劇藝術家、業(yè)界專家學者等相聚,研討越劇改革何以“再出發(fā)”。
越劇發(fā)源于紹興、發(fā)祥于上海,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外國人眼里的“中國歌劇”。百余年來,一代代越劇藝術家銳意改革,將中華傳統(tǒng)戲曲藝術發(fā)揚光大,唱響海內外。
中國文聯副主席俞峰在講話中指出,越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瑰寶,承載著江南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體現著委婉優(yōu)雅的藝術風格。越劇得以快速發(fā)展,在于與時代緊密相連,與社會、民眾息息相關,“袁雪芬同志恰恰是促進越劇前行的自覺踐行者和不懈追求者”。
袁雪芬是“越劇十姐妹”之一、越劇改革的先驅。20世紀40年代以來,袁雪芬以“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為人生準則,帶領一大批越劇藝術家對傳統(tǒng)越劇進行變革,建立了集“編、導、音、舞、美”為一體的藝術機制,還編演了《祥林嫂》等大量具有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懷的精品劇目,對現代越劇發(fā)展影響深遠。
袁派嫡傳弟子、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方亞芬說,作為一名藝術家,袁雪芬老師將藝術視為生命,對藝術精益求精,“她告訴我,一個藝術家除了為人民創(chuàng)作好作品,還可以做更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王安奎回憶,越劇改革80年來,越劇的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等各方面都在持續(xù)改革,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建立,就有力改變了戲曲失去年輕觀眾的狀況。因此要以史為鑒,將改革好經驗進行推廣。
當前,在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背景下,百年越劇如何“再出發(fā)”?俞峰說,改革和前行是藝術發(fā)展的動力,要創(chuàng)作更多鮮活的越劇新作,煥發(fā)古老劇種的活力生機,同時要開拓視野、解放思想,靠近當代青年日益變化的審美需求。
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也認為,藝術的發(fā)展不能滿足于老觀眾、老審美,而要和時代緊密結合,“抓住時代的機遇”是越劇當前面臨的最重要課題。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在《拿什么面對今天的時代》主旨演講中指出,對于越劇發(fā)展,需要有“新的覺醒”,不能沉浸于過去的輝煌,應該腳踏實地,認清越劇面臨的現狀,尋找越劇發(fā)展“新賽道”。
以紹興為例,紹興市委書記盛閱春舉例,近年來,紹興正以推動越劇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為牽引,組建紹興市演藝集團,打造市縣兩級“1+5”越劇團矩陣,每年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扶持越劇創(chuàng)作,涌現了包括現代越劇《核桃樹之戀》在內的一大批精品劇作。
越劇《一縷麻·洞房》、越劇《祥林嫂·抬頭問蒼天》……現場,來自紹興地區(qū)的多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聯唱袁派經典選段,重溫經典、展望未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