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_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_日本 欧美 国产中文字幕_午夜中文乱码福利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東西亙萬里 學人競春耕

發(fā)布時間:2022-03-15 17: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青年聚焦·“下田青年”】

  東西亙萬里 學人競春耕

  ——奔赴田野、心系“三農”的“下田青年”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光明日報通訊員舒天楚

  春回大地暖,春耕正當時。大江南北的廣袤田間,一群年輕的“農人”,正搶抓農時揮灑汗水。他們手中的工具不只鋤頭耙犁,還有苗情表和測量儀;他們在田間播撒的不單是種子,還有科研數據、實驗樣本、教學方案。他們是投身田野、心系“三農”的“下田青年”。

  “頭頂上的草帽輕輕的,可肩上的責任很重很重?!薄跋绿锴嗄辍眰冋f,從來稼穡關天下,他們的世界不只是田園牧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壓實他們肩頭的擔子——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肩負“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使命,懂農民、懂技術、懂市場的新時代“下田青年”們,在這個春天再次出發(fā)了?!疤锛仪诹ψ?,蓑笠事春耕”,他們要播種的,是被視為國計民生壓艙石的中國糧。

  1.黃土為“根”,90后研究生在旱地育秧苗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跋绿锴嗄辍眰兩钪@一點。

  如今,我國農業(yè)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達71%,這背后,是無數的農業(yè)科技工作者潛心攻關種源等農業(yè)關鍵核心技術,推動農業(yè)現代化飛速發(fā)展。

  2017年暑假,中國農業(yè)大學大一學生黃航行右腳趾意外骨折,但他堅持坐上了前往甘肅武威的火車。這個拄著雙拐的青年一心奔赴的,是中國農業(yè)大學石羊河實驗站。這個實驗站地處我國沙塵暴發(fā)源地之一,致力于西北旱區(qū)節(jié)水農業(yè)科學研究。黃航行說:“前輩們扎根大西北近30年,在旱區(qū)農業(yè)節(jié)水事業(yè)中兢兢業(yè)業(yè)、成果豐碩。正是這種科研吸引力和情懷吸引力,促使我努力奔向石羊河?!?/p>

  四年多過去了,黃航行成了石羊河實驗站的一名碩博連讀生。日常學習科研中,他主要和棉花、玉米等農作物“打交道”,依據野外實測數據,研究如何科學調控土壤水鹽動態(tài)使作物節(jié)水高產。

  “只有在黃土地里曬過太陽、干過農活,才能體會到熱汗淋漓后發(fā)自內心的舒暢。黃土地給予我很多東西,包括由內而外的剛毅?!秉S航行說,也因此,他除了坐在實驗室的電腦前,就是扎在大棚圈起的實驗田里,給農作物澆水、施肥、打農藥。

  研究初期,因為擔心自己種植的棉花患上“根腐病”,黃航行頻繁地去查看棉花根部的情況?!澳嵌螘r間基本沒有連續(xù)睡覺超過5小時,導致我的室友晚上睡前見不到我、早上起床也見不到我,還以為我連續(xù)幾天沒睡覺呢!”黃航行笑著說。

  黃航行最愛聽老師們回憶過去艱苦的科研歲月。20世紀90年代,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湖區(qū),人們因無水可用而背井離鄉(xiāng),留下的是處處斷壁殘垣、廢棄的機井、枯萎的沙生植物……經過實驗站幾代科研人員26年的科技攻關,加上當地的流域治理,這里最終重現了百年前當地縣志所記載的“碧波蕩漾、野鴨成群、游魚無數”的美景。

  黃航行也漸漸與農民們熟悉起來。2021年夏天,在石羊河流域18個村鎮(zhèn),科研團隊“地頭授課”,向農民宣講了玉米、馬鈴薯、小麥等作物的噴微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將節(jié)水技術送到農戶家,還在當地中小學開展節(jié)水科普教育,作為主講人的黃航行得到了多方贊譽。

  石羊河是黃航行眼里的“第二故鄉(xiāng)”,開啟了他的科研初心和知農愛農的決心?!皩τ趯W農業(yè)的人來說,土地和田野就是我們的‘根’。”黃航行說,“西北黃土地對我的塑造和鍛煉、石羊河對我的洗禮與磨礪,都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p>

  2.課“搬”田間,80后教師變“農學主播”

  2020年五四青年節(jié),河南省信陽農林學院教師季新在田間選點完成后,懷著期待和些許忐忑,在手機上按下了“開啟直播”鍵。于是,直播間里的學生觀眾,在屏幕里看到了自己老師的另一面——身穿長袖襯衫,腳踩沾了泥巴的膠鞋,一根紅繩將襯衫緊緊地扎在腰上。“草帽膠鞋扎紅繩,博士直播教插秧”的故事自此傳開。

  季新是一名出生于1989年的農學博士,是農學專業(yè)主要課程《作物栽培學》的授課老師。作物栽培,一定要與土地打交道。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眾多課程不得不轉為線上教學,但實踐課程怎么辦呢?季新突發(fā)奇想:或許自己可以當一回“農學主播”!

  直播畫面里,季新輕車熟路地走進育秧棚?!按蠹沂遣皇潜贿@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吸引了?”順著季新手指的方向看去,綠色的秧苗充滿生機,同學們透過手機屏幕,感知著春天的氣息。“這片水稻叫作‘超優(yōu)千號’,我在課堂上給大家講過,大家回想一下‘優(yōu)’是什么意思?”季新一邊提問,一邊嫻熟地將一株秧苗拔出,對著鏡頭細細展示。從判斷一株秧苗是不是壯秧,到比較觀察長勢良好的水稻與旁邊的雜草,季新根據田間所見隨時隨地引出知識點,所到之處皆有學問。

  幾場直播下來,同學們的心被“有趣、易懂的課程”打動了?!跋翊河我话悖恢挥X學到了知識!”連非農學專業(yè)的學生也慕名前來收看,對下田插秧產生了興趣。

  “袁隆平先生說過,書本知識很重要,電腦技術也重要,但書本上種不出水稻,電腦上也種不出水稻,只有在試驗田里面才能夠長出我所希望的水稻來。”借著大家的“熱乎勁兒”,季新適時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學農態(tài)度。

  “曾有同學自嘲道:遠看要飯的,近看賣炭的,仔細一看農學院的。農學在過去一些人的觀念里,是‘土’和累,但這已經是‘老皇歷’了。我希望學生通過參與播種育秧、整地插秧、澆水施肥、打藥除蟲、選種收獲等全過程實踐,感受親近土地的喜和甜,體會‘泥腿子’的新時尚。”季新說,在農學院耕讀教育的引導下,不少同學對土地的熱愛變得更加真摯和深沉。

  一位學生在學習報告中,作詩表達自己的收獲:抬腳風撩衣蕩,退步土新如壟。此間鄉(xiāng)土窮樂,任爾艷陽西斜……

  3.勞動育人,00后學生耕種班里的“責任田”

  春風吹拂中,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育人“大思政課”,在上海交通大學周邊的田間地頭鋪展開。自2021年初春起,上海交通大學開始進行勞動教育試點,積極開辟校內勞動場所,讓同學們在地里動動腦、邁邁腿、出出汗。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yè)與生物學院大三學生、00后青年韋凌波,在勞動教育課里負責劃分學院附近空地里的“責任田”,讓每個班級劃分多支“生產隊”來種植果蔬,進行澆水、除草、修枝等養(yǎng)護工作。同學們打趣地說,這是“班級聯產承包責任制”。

  同學們在地里種下西瓜、番茄、葡萄等果蔬,從此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春耕時節(jié),各支“生產隊”集結于農田前,分赴各自“包田”,開始為播種工作忙碌。盛夏時節(jié),同學們一進入大棚已經滿頭是汗,但大家堅持勞作、樂此不疲。

  大一暑假,韋凌波隨學院實踐團隊在云南的實踐之行,讓他真切感受到專業(yè)知識能夠帶給農民們幫助。談及實踐感受時,他認真地告訴大家:“‘農’,一點都不土氣,而且特別有價值,真的大有可為!”從此,“下田”從課程要求,變成了自身愛好,滋養(yǎng)著韋凌波的農學夢。

  學院教師在外出調研時意外發(fā)現車厘子的長勢、病害、硬度與距離高壓電的遠近密切相關。為了解密車厘子的“磁場效應”,韋凌波每日在農業(yè)與生物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兩個實驗室之間往返十多次,“電動車每天都要充電”。

  在交大校園,他所在的課題組有兩塊地專門用于種植研究車厘子。課題組的同學們平時整形修剪、精心培育,成功育種2個全新的櫻桃品種,通過了上海市新品種審定。

  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種子要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糧食安全上要想擁有自主權,首先要控制好農業(yè)生產的源頭—良種。韋凌波說:“我們國家的車厘子很多都是國外引進品種,所以我們課題組不斷在試驗田里培育新的車厘子品種,很有戰(zhàn)略意義?!?/p>

  過去,韋凌波偶爾也會在夜里輾轉—投入農科的道路是否正確?是否劃算?如今,在下田勞作的充實感和科技助農的成就感中,這個00后“下田青年”已經尋得了答案—“堅定做一個農學青年,堅守這條科研道路,一直做下去?!?/p>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5日 12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