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美豈容“丑書”“怪書”褻瀆
為進一步規(guī)范出版、影視及相關新媒體等大眾傳播媒介漢字使用,中國出版協(xié)會、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中國期刊協(xié)會、中國版權協(xié)會等共11家協(xié)會、學會日前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使用漢字的倡議》。其中提出,鼓勵研發(fā)和使用優(yōu)秀字庫字體產品,自覺抵制忽視漢字書寫規(guī)范、書寫技法和文化內涵、審美特征,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夸張變形的“丑書”“怪書”類信息化字體產品。這一點,切中了時弊。
漢字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有著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民族情結。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漢字在偏旁部首的奇妙組合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換言之,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神韻。漢字長在,國魂不朽,全球炎黃子孫都為之長久驕傲。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漢字書法領域出現(xiàn)一些“丑書”“怪書”。一些人尤其是部分書法愛好者,為吸引眼球,或為經濟利益,在公開場合,忽視漢字書寫規(guī)范、書寫技法和文化內涵、審美特征,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的夸張變形,有的只是糊涂亂抹,更過分的用注射器等工具玩射墨書寫,或用身體某個部位書寫,相當于惡搞書法,其中不乏一些所謂的“名家”,讓人匪夷所思。
每當有人質疑“丑書”“怪書”時,那些“炫技”者還大言不慚地認為別人不懂書法。這實在是美丑顛倒、是非不分、誤導大眾,這恐怕是沒有把漢字當作一種傳統(tǒng)文化,沒有把書法當作一門傳統(tǒng)藝術來敬畏,漢字文化、書法藝術反而成了某些裝神弄鬼者的工具。走“丑書”“怪書”路子的人,如果頻登大雅之堂而名利雙收,勢必會“劣幣驅逐良幣”——讓講究漢字書寫法度、堅守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藝術者失去市場,這無疑是漢字的悲哀。
尤為嚴重的是,“丑書”“怪書”之風已侵襲到信息化字庫字體產品領域。在刷屏時代,信息化字庫字體越來越豐富,日常運用非常廣泛,大到廣告招牌、電子顯示屏、電視電影等,小到個人電腦、手機輸入,信息化字體的影響無處不在。字庫字體的研發(fā)者為求新求奇,打破漢字的原有間架結構,把漢字的某部分壓縮或擴張,甚至增減筆畫,各種被人稱為“江湖體”的字體紛紛出現(xiàn),且走上文化衫、街頭廣告牌、商品外包裝、游戲網頁、圖書封面、影視片頭……令人眼花繚亂,嚴重干擾青少年的審美情趣。
這幾年,一些有識之士不斷呼吁,不提倡奇、丑、怪字體進入電腦字庫,他們認為,“江湖字體”納入字庫是審美的退步,電腦字庫里的字體具有重要的社會作用,就是方便大眾識讀和普及,通識性和應用性是其根本屬性,既實用又賞心悅目的字體,才是字庫字體的上佳選擇。
正如上述,漢字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標識。規(guī)范使用漢字、表現(xiàn)漢字之美,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自覺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我們既要在書法領域抵制“丑書”“怪書”,也要在網絡上消滅形形色色的“江湖字體”。出版、影視及相關新媒體等大眾傳播媒介要起到帶頭作用。漢字之美,不能因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而凋謝。何勇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