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薈】酒藏心里
【青春薈】
作者:付淇琳(暨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
于我,酒的啟蒙很早。那時父母不在身邊,我只是拿筷子尖沾了一點紅酒,舔了一下,充滿攻擊性的酒精就在我的口腔里炸開,從舌尖走暗道到鼻端,不斷地攻城略池。但這種“暴擊”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像是被酒精鼓舞了一樣,伸著筷子再沾了一滴。適應了酒的烈性子以后,再嘗,就能品出酒的溫婉了,甜沁沁的,像茫茫沙漠中踏馬的紅衣姑娘,逆著日光,回頭沖你笑。我陶然了。
也許酒精真的可以蠱惑人,據(jù)說上古儀狄擅長釀酒,酒味醇厚甘美,儀狄把酒獻給夏禹品嘗后,禹也覺得味道不錯,但從此疏遠了儀狄,再不喝酒,擔心酒禍國殃民。也難怪寫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曹操會頒布禁酒令。
小時候大人不讓沾酒,看著他們自如飲酒,總是心生羨慕。有一年在湖南鄉(xiāng)下過暑假,一個熱得不行的夏夜,一家老小把竹椅搬到院子里,從井里汲了幾桶水泡腳。我現(xiàn)在還記得父親當時的神態(tài),悠閑得緊,一邊享受著腳底井水的絲絲沁涼,一邊酌著小酒,有微風從院里桂樹的葉罅中拂過。他醉醺醺的,我們似乎也醺醺然。
后來我們搬到了江西,父母忙得脫不開身,只能老遠把姑姑請到我家來。姑姑不大喝酒,卻愛做米酒,也許是愛看我們喝米酒時享受的模樣吧?!跋袢恍∝垎?!”她這樣形容我們?nèi)⒚?。姑姑釀米酒的時候,總愛叫我們給她打下手,往往從第一步選米就開始了。米要用集市上婦人自家的江米,但那樣的江米里混了曬谷脫殼時留下的小石子,挑出來很考驗眼力。接下來,姑姑將洗干凈的米放入砂鍋煮成濃濃的粥,待其冷卻后,加入酒曲再蓋上砂鍋蓋,嚴嚴實實地悶一個晚上,第二天早起去瞧,酒曲早已讓江米化濃稠為流動,撒點桂花糖,甜沁沁的。
在那些愛喝酒的大人看來,米酒只能算是過家家的吃食。華夏如此廣袤,一方水土產(chǎn)一方酒,群酒并立,米酒可能還排不上號呢!
中南以西,是川黔白酒。不知是誰說的,川南至黔北有大大小小兩千余家制酒作坊。不過,我總歸知道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白酒,我只嘗過幾筷子,知道它割喉得很,看似清澈滌蕩,實則會像西毒歐陽鋒一樣暗中出擊。但我和白酒最初的緣分不在喝,而在浸腳!大致是個蚊蟲多的悶熱夏夜,年幼好動的我和表妹在房間里蹦來跳去,一不留神踩到了床腳邊正燃著的蚊香,登時燙得嗷嗷叫。母親趕來一看,腳底已經(jīng)冒了泡,于是趕緊找了一瓶白酒,倒了淺淺的一層在盆底,把腳浸了進去。如今我只記得浸入那一刻的刺痛,后續(xù)如何,早已忘記,但現(xiàn)在看看我的腳底,并無異常之處。
中南往東,是江東黃酒?!皯獌A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江浙一帶向來以紹興黃酒最為人們熟知,這還要多虧了魯迅先生的“代言”,單單讓孔乙己說一句“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就足夠使紹興黃酒成為書迷的念想了。魯迅本人極好紹興黃酒,酒量很大,天天要喝,連喝酒的習慣也屬紹興老法——抿抿,嘬嘬。黃酒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以其琥珀色澤得名,芳香馥郁,加熱后可化解酒中微量的有害物質,而吃螃蟹配黃酒則可解腥驅寒,平添一番風味。
酒在華夏一直是特殊的存在,有的人怕,有的人愛。怕的人怕誤事,愛的人愛它無限的繾綣,愛醉后的陶然,喝點酒便能像孔乙己,“神情和舉動都活潑起來”,一時間再沒什么煩心事。正如周作人所說:“昏迷、夢魘、囈語,或是忘卻現(xiàn)世憂患之一法門;其實這里也是有限的,倒還不如把宇宙性命都投在一口美酒里的耽溺之力還要強大。”酒,還寄托著對故土的依眷。據(jù)說,豐子愷有一年去臺灣辦畫展,謝冰瑩勸他在臺定居,豐子愷拒絕了,理由之一是臺灣沒有紹興老酒。酒的確是與故土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人臨當分別,不也總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嗎?
想起酒,就想起故鄉(xiāng)開滿桂花的院子、童年記憶里的米酒、課本里的茴香豆以及床腳邊的蚊香。每個人都有關于酒的獨特記憶,就像龍應該藏在云里,酒則應該藏在心里,讓它慢慢發(fā)酵。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